岳阳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地处洞庭湖畔,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旁,条件一流,环境清幽,底蕴深厚,钟灵毓秀,傍名楼依碧水尽纳湘风楚韵,继往哲开未来广植绿李红桃。
学校现有在职教工268人,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正高级4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8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32人。现有在校学生3016人,其中西藏班学生 515人。学校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性高中、全国内地首批开办西藏班的中学。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等20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作为百年老校,岳阳市一中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作为三湘名校,岳阳市一中始终处在全省示范性高中第一方阵的最前列,是湖南教育的一面旗帜,岳阳教育的一个象征。
岳阳市一中创办于1903年,前身为岳郡联立中学、岳郡联立师范学校和国(省)立第十一中学,1949年三校合并,定名新湖南建设中学,1952年易名湖南省岳阳第一中学,1976年定名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学校经历了废除科举、肇启新学的上世纪交替,走过了民族危亡、图新求变的烽火岁月,见证了中华崛起、激情燃烧的奠基时代,聆听着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奋进号角。平江、岳阳、武岗、溆浦、辰溪等22次异地迁校,写就了学校最艰难的坚守。
建国后,最终定址岳阳城北门春华山,学校迎来新生。1949年岳阳和平解放,学校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三校合并,师资队伍空前强大,李礼、方时苞、游新金、刘大栋、唐谷修、张忠等一大批省内外名师欣然受聘;教学楼、科教楼、生物馆、艺术楼、宿舍、食堂拔地而起,学校走上了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发展的道路。
1976年,在经历反右、文革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后,学校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托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指引,制定《关于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加强双基教学,开展电化教学,成立24个课外活动小组,教育质量得到大力提高。
1978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有4人考入北大清华。
1980年,确定“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方针,三育一齐抓”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4年,在当时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学校第一个在《湖南日报》上公开承诺“四全六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中下学生全面提高,文理科全面学好,课内课外全面安排;不招重读生,不办复读班,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利用假日加班补课,不滥发资料和加作业,不搞频繁考试,不以考分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教工好坏的唯一标准。
1985年,学校开办西藏班,是全国首批开办内地西藏班的中学。
1993年,学校提出了全新的办学思想——“两全五学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2015年,学校正式提出了“为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要兼顾在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教育,促其全面发展;要对每一个在校毕业的学生产生持续的影响,助其终身发展。
2019年,面对新高考改革,重构学校理念文化,学校提出了“办一所有温度、有情怀,孩子们愿意回来的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育人宗旨为“力争上游、完成人格”,提炼学校精神为“求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理念,一以贯之。学校始终追求教育的本质,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高度,着眼学生的全人生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硬件齐备,设施先进。占地146.5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设施完备。有功能齐全的体艺馆和高标准的400米全塑胶田径场,有终端遍布所有教室与办公地点的千兆以太校园网,有高规格的生物标本室和藏书逾15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有设施完备可同时容4000人进餐的学生食堂,有宽敞舒适,可同时容纳20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是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培养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的无声教材。学校按照绿色为主、花草点缀、板块分明、传承文明的原则,科学布局教学、生活、运动三区,文化广场、花园、休闲走廊错落有致,樟树园、玉兰园、红枫园、茶花园、桂花园、桃李园等6个花园主题鲜明。教学楼校徽图样清晰醒目,田径场设计活泼现代,食堂公寓警语标识简洁深刻。整个校园绿树成荫,嘤嘤成韵,幽雅恬静,处处体现了园林之美,时时洋溢着文化之蕴。学校是省、市级“园林式”单位、“花园式”学校和“绿色学校”。
学校装备现代,绿色环保。各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构建“电化教学”;改用白板、油性笔、无尘粉笔,构建“白板式教学”。实现数字化管理。先后新建了校园广播系统、大型电子屏、多媒体教室、大型多媒体报告厅,开发了管理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畅通生态文明渠道。全体教职工使用手提电脑工作,学校上传下达、教师交流、家校沟通基本上不再使用纸纸文档,实现无尘化教学。学校先后评为“全国环境保护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
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师,学校的核心动力在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不断构筑新的人才高地,是我校长期不渝的战略选择。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廖炳晔同志自2010年担任校长以来,教育理念先进,多次在省市会议上发言,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专题报道,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大;一直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做法选拔任用干部,形成了优良的干部作风;带领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将学校一本上线率从2010年的40%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理科一本84.55%,二本97.77%;文科一本69.33,二本9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成绩显著;主编的《学法指导》一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主持多个省级课题,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一等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岳阳市优秀校长、岳阳市卓越校长,获省政府二等功、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班子结构合理。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有7人,平均年龄49岁,年富力强。全是本科学历、1人为正高级教师、5人为高级教师。班子成员分别承担了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结构合理,文理搭配。处室正副主任18人,平均年龄43岁。
学校党组织功能定位清晰,职责任务明确,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学校各党支部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高,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党员党性意识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考核评议制度、党员发展和干部选拔聘用制度。学校领导班子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月进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一月一主题。完善了教代会决策、校务会议事、校长办公会集体执行的制度,发挥党委、纪委、工会、后勤和教师代表五方参与的监督作用。严格党员日常管理,建立了党员台账并规范管理。办好青年党校。每年每期有150多名学生参加了“青年党校”培训学习。细化廉洁教育层级职责,将责任逐级分解,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三项谈话制度等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利用校务会、教职工大会、党员大会、支部会和年级组会议加强了对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学习的规定。推进依法治校,采用“一牌、两栏、三会、四透明”的方式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校工会、教代会的力量。
教师乃强校之本。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极力打造“三全四有”教师文化体系。引导全体教师自觉融入到友善、包容、乐观、独立、自主、自信、坚韧、勤奋、进取、协作、创造的学校传统文化中去,做到把教育教学当作生命的全部,把陪伴学生当作生活的全部,把课堂教学当作生存的全部;指导教师做一个“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智慧,有人格魅力” 的“四有”教师。强化突出过程管理。抓实常规管理,行政值周每日巡查,教务处定期进行教学检查,行政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随机抽查,全面细致深入了解教师教案、作业批改以及听课情况。编制教学问卷调查软件,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公开评议。实行“行政推门听课”制。每学期行政人员进行分组,每天下到班级听课,检查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与学生交流,与老师研讨,结果在校务会上通报,在每周通报上公开。实行严格的“六到堂”日常管理制度,即班主任和管理人员住校,每天坚持早操、早自习、课间操、午休、晚自习、晚就寝“六到堂”,实施全程跟踪管理,让班主任老师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不下班的人”。实施“四大工程”。以“青蓝工程”为重心,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启动“青年教师读书沙龙”、举办基本功培训班等方式,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以“中坚工程”为载体,从年龄、学历、学科、能力等四方面优化学校管理队伍;以“名师工程”为引领,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著书立说、成名成家,大力提升办学品质;以“继续教育工程”为平台,加强业务、学历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创建“五项机制”。创建目标、督查、问责、评价、奖惩等五项机制,明确队伍建设方向,突破队伍建设瓶颈,完善队伍建设体系。
上世纪末,学校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以“调整课程体系”为关键,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进行整体改革。成立了“四级”德育领导小组,构建了八大教育系列,开辟了十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了“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渠道网络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队伍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根据德育活动时代化和多元化的需要,学校除了完善传统教育、爱心教育、环保教育、网络文化教育、预防毒品教育等体系之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远足君山、成人仪式、龙樱计划、校友论坛、格桑花开在校园、屈原农场社会实践等六大励志活动。这些活动相互独立,但又彼此融合,有效地实现了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的育人目标。
学校还积极为孩子们提供展现的舞台,活动精彩纷呈。每年均组织读书讨论会,如“我读《南渡北归》”、“走近鲁迅”、“也谈《论语》”、“陈寅恪与傅斯年”“新时代需要加西亚”“等专题,组织“读书之星”评比;每年定期举行“一会二节三赛”,即“九月校运会”、“十月爱心节”、“十二月艺术节”、“三月学生篮球联赛”、“五月校园歌手大赛”、“十一月朗诵比赛”。
学校社团文化极具特色,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彰显了学生个性,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学校现有十二个社团,均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社团活动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点滴中,全校90%的学生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部分学生还参加了多个社团组织,放学后尤其是周末,社员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专长,愉悦身心,广交朋友。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如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歌手大赛、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晨钟社负责广播,打造书香校园;青鸟社宣传环保理念,策划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动漫社组织动漫画展,展示绘画水平;视野时政社开展校园辩论赛,提升论辩能力;摄影社发行校园名信片,培训摄影技巧;飞扬篮球社组织篮球赛、汉藏友谊篮球赛;聆心社开展催眠秀等心理知识宣传活动,关注心理健康;语言社举行“日语教学”、“藏语教学”等活动;白玉兰文学社组织原创舞台剧表演、写作讲座及研讨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创新特色,不仅放飞了学生个性,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现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重视课程建设。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课。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视为关键,不断开发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关注升学率,但更着眼学生的全人生发展,体育、音乐、美术、信息、通用技术等课程全部开齐,每个学期均进行检测。增设校本课程。课外阅读、学法指导、岳阳古诗文选、洞庭文化研究性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每两周一节。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除由两位专业教师开设课程外,还建立了全市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成立了“聆心”社团,每月印发一期《心苑》校报。实验课按要求开设。每年都开展了“实验操作比赛”,选手众多,场面热烈,创意新颖,观赏性强。研究性课程讲求实效。学校研究性课程每两周一节,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班上的每个小组都有研究课题,成果定期交流,进行评比,择优在校、市、省级刊物或重要会议上发布。东洞庭湖湿地环境研究、岳阳楼文化探究、君山岛爱情文化探秘、岳阳特产综述等课题成果丰硕。
学校还开辟第二课堂。在岳阳楼公园、任弼时故居、屈子祠、市戒毒所、屈原农场、武警船艇大队等14个单位挂牌成立“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或劳动,采取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全面培植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推行有效课堂建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上海圆创教育的“教学八步法”,充分把握“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等新课程改革的特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探讨教学建模。加强学习方法研究。学校集全校之力,编撰并印制《学法指导》一书,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供有针对性的、渐进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学校本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一宗旨,实行行政推门听课制,行政人员分组轮流每天下到班级听课,检查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听课情况当场与老师交换,周五在校务会上汇报,并在每周通报上公开。同时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任课教师的教案、批改作业情况以及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出等级,并记录在案,评选“优秀教案”和两项全优教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点评,并作为年终教师考核的两项依据。编制教学问卷调查软件,每学期学校将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一次公开评议,各项统计数据和学生书写的建议意见及时反馈给被调查的老师,全面、客观、公正地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强化班级过程管理。为了加强管理,学校修建了班主任周转房,班主任和相关管理人员住校,实施“六到堂跟踪管理”,班主任和管理人员每天必须坚持早操、早自习、课间操、午休、晚自习、晚就寝“六到堂”。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在制定计划、备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汇报课、竞赛课、课题研究、教学论文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突出过程指导培养,通过“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近十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学校始终把握教学规律,强力推进教与学的改革,全面育人,科学育人,学校教育质量逐步提升,一年一个台阶,理科一本上线率从2009年的29.74%上升到现在的85%左右,二本上线率达到97 %以上;文科一本上线率从2009年的10.8%上升到现在的近70%,二本上线率达到9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遥遥领先,也始终行走在全省示范高中第一方阵的最前列。
百载育桃李,十万栋梁材。学校毕业学生中,既有何长工、曹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有刘正、王克英、甘国平等当代政界精英;既有龚平秋、方慰山等军中骁将,又有李根、李渔村等科技精英和文化名流。百年锤炼,百年磨砺。在贫困中坚强拼搏,在苦难中砥砺自强,在逆境中矢志开拓,在顺境中刻苦自励。自主、包容、爱国、民主、和谐、友善、坚韧、勤奋、进取,这些都构成了一中人的“精气神”,也是百年一脉相承的“一中精神”。在学校精神的激励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一批批优秀学子从一中走出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其中有谨记毛主席教诲献身农业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陈文新,有贵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幸福科技实验室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有十几年如一日坚守西藏墨脱山区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格桑德吉,有国家973首席青年科学家、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吕奔,有12岁升入全国重点大学、17岁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7岁成为全美最年轻的物理学教授的陈勇。内地西藏班中有被授予“雪域脊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的斯朗卓玛,有西藏学术带头人布多、黄香等,有西藏政界精英卫强、德吉措姆等。
百载沧海桑田,百载春华秋实。正因为岳阳市一中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优异,2018年,《湖南教育》杂志在第一期首篇以《气蒸云梦泽——岳阳市一中倾力打造“忧乐文化”写真》为题对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绩进行了报道,并在卷首语以《弘扬新时代的忧乐精神》为题向全省推介办学经验。2018年,在省教育学会、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长沙主办的首届湖湘(高中)校长论坛上,廖炳晔校长作了以《坚守立德树人,实现三个追求》为题的主旨演讲,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获得省教育厅领导以及与会同行的高度肯定。在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廖炳晔校长再次作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宗旨 努力培育德才兼备人才》为题的典型发言,学校办学再次获得各级领导和同行的肯定。2019年,《中国教育报》以《核心素养的“前瞻”探索——记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素质教育》为题,专题报道学校的办学成果。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德育》以《书写大我人生 夯实感恩教育》为题专题报道特色德育工作。《湖南日报》以《城乡兼顾,援疆援藏》为题对我校西藏班办学成绩进行了报道。《岳阳日报》以《百年名校,七十年春华秋实》为题,专版报道我校的办学成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苦难的旧中国走出来,迎着新中国诞生的曙光,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伟大复兴的梦想,岳阳市一中走过了117年风雨征程。从“大学师资办中学教育”到“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示范性高中”,从“反对死读书”到“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从“生产训练、人格教育”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大教育,育大写人,岳阳市一中不断嬗变的办学思想无不契合时代的需求,响应时代的召唤,作为一面旗帜,引领着岳阳教育由小化大,变弱为强,逐步走向一个又一个教育高峰,成为了三湘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杏坛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