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于2025年2月6日在
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今天,我们通过名字的故事缅怀黄旭华院士。

第一、改过的名字:从黄绍强改名为黄旭华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
广东汕尾,父母为他取名叫黄绍强,黄旭华的名字是他17岁时自己改的。 这位海边少年,从小目睹日军对家乡的轰炸,正在读书的他立下报国之愿:希望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能如旭日东升般崛起。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黄旭华,也就是旭日东升,耀我中华的意思。从此,这成为黄旭华一生的座右铭和做人做事的出发点。 93岁那年,黄旭华在春晚上代表道德模范为大家拜年,他深情地说:“在新春佳节祝全国人民节日快乐,幸福安康,希望年轻人继续奋斗,勇于创新,为国争光!” 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他常用“三面镜子”来勉励年轻人:一是放大镜——跟踪追寻有效线索;二是显微镜——看清内容和实质性;三是照妖镜——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第二、隐藏的名字:隐姓埋名三十载 大学毕业后,黄旭华先后在
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港务局团委等单位工作。1956年,他和同事李世英结婚,在常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很安稳。然而一年后,黄旭华这个名字却突然消失了,连家人也不知道他的踪迹。 这一年,他接受了一个必须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透露工作单位和任务,需要干一辈子的工作——建造核潜艇。他所在的团队,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 没有现成资料,没有专家辅助,没有实验设施,甚至谁都没亲眼见过核潜艇,只能靠自己从无到有。直到后来,他们想办法从国外买来两个儿童版的核潜艇模型玩具,才第一次确定了核潜艇的初步参数。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下水。中国核潜艇立项三年后开工建设,两年完工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速度之快,震惊世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对此,黄旭华骄傲地说:“这条艇我们从无到有,我们完全靠我们自己白手起家干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小的(零件)是进口的。”

第三、光荣的名字: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深度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当时黄旭华已经62岁了,大家都明白这次试验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危险。 按照规定,黄旭华原本在岸上指挥,但他坚持亲自下艇,为大家鼓劲。这次深潜试验,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都因承受压力过大而渗出了血,他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从1958年到今天,黄旭华见证了核潜艇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们现在不仅有常规核潜艇,还有战略和攻击核潜艇;不仅有核潜艇,还有
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等海上武装力量集群,这些都将对挑衅的敌人起到震慑作用。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海洋杀手锏,让我们的军队更强大,祖国更安宁。第四、忠孝的名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在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到老家。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当时,研制核潜艇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1957年到1985年近三十年时间里,他淡化了与亲人的联系。 1986年,年满花甲,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看望了已93岁高龄的母亲,但是并没有谈工作的事情。第二年,黄旭华的母亲在一份杂志的文章上得知工作情况,她没有想到,三儿子三十年来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她把黄旭华的弟弟妹妹召集在一起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谅解,黄旭华的两眼总会泛起泪花,他说:“虽然不能承欢膝下,但只要为国尽忠,对父母就是最大的孝。”第五,金色的名字:终身奉献不言悔。 2013年,感动中国写给黄旭华的致敬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017年,黄旭华光荣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和600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看到黄旭华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主动移开椅子,一再邀请他坐在自己身边。这个温暖瞬间被相机记录下来,成为了一段美谈。

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器。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作出了卓越贡献,奉献了毕生精力。他荣获共和国勋章,有着感动中国的殊荣,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桂冠。 他最爱说,我不后悔;他最喜欢,和年轻人谈心;他最热爱,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他老骥伏枥,豪言如果有来生,还要造潜艇,希望中国的核潜艇更上一层楼,还要下五洋捉鳖,还要海底旅行两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