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卫生学校 更新日期:2025-02-25 10:15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质量保障体系,2月17日下午,南京卫生学校质量监督处学期初工作例会在晓庄校区得英楼705会议室召开,处室全体老师参加,会议由质监处孔丽萍主任主持。张宁新书记、李静副校长亲临现场指导,体现了学校对质量监督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会议伊始,质量监督处每位老师逐一汇报了上学期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通过开展课堂督导听课、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材料质量评审,全面监控并促进了教学效果。全校数据填报和中高职质量年报工作在各部门配合下顺利完成并获得上级单位认可,其中高职年报在联院对各分院和办学单位年报的检查排名中位列第二。学期末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评估检查顺利提交各项材料并通过了现场汇报评审,进一步宣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特色。
会议重点部署了本学期“1234”质量提升工程:即锚定一个目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培育),深化两项改革(督导制度优化、质量年报体系创新),推进三大建设(教学大赛/成果资源库、智能督导平台、基础数据库),实施四轮驱动(教学大赛备赛、期中质量检查、跨校交流学习、数据赋能工程)。具体安排细化到每月,形成贯穿学期的质量提升路线图。
同时,大家也各自指出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多方挑战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如江北校区课程督导人员不足、突发调课应急响应机制待完善、不同系统填报数据不一致、案例数量和质量待提高等。
针对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张宁新书记提出:一要建立“问题诊疗-经验萃取”双向机制,对共性问题建立标准化解决方案,对个性问题实施“一师一策”帮扶;二要构建“督导发现-示范推广”转化通道,将优秀教学案例分类整理,通过公开课、工作坊等形式打造教学标杆;三要发挥督导“改革推进器”作用,重点检查课程改革落地情况,确保教改举措“最后一公里”畅通。张书记建议,应将优秀的教学案例编纂成册,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生动展示。
针对数据填报工作,张书记主张基于日常数据填报等信息,建立一套常态化的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并将其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动管理效能的提升。
在教学创新领域,张书记特别指出,应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及评价体系之中。她认为,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关键,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为此,她构想建设一座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教学平台,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课堂教学,为教育现代化探索新路径。
李静副校长则着重强调了“减负提质”的重要性。她提出,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管理效能的飞跃,同时鼓励督导职能从传统的检查者角色向质量生态的构建者转变,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对于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李校长鼓励全校师生广泛学习相关知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以期在减负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本次会议吹响了新学期教学质量攻坚的号角,质量监督处将秉持“以督求建设、以导谋发展”的工作理念,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字、图片:张儒钰
修改、审核:孔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