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技师学院 更新日期:2024-11-26 10:42
近年来,嘉兴技师学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群为试点,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以专业群供给侧和产业群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撑起广阔发展空间,创新构建“双维提能、四层赋能、三圈储能、三道显能”的“2433”校园工匠培育生态链,让学生树匠魂、炼匠艺、践匠行、成匠人,实现从“工”到“匠”的精彩跃升。
“双维提能”,高标准打造校内外教学基地
提能升级“五级四层三段”校内教学基地。依据“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发展五个等级,按照职业入门化教育、职业关联性教育、职业功能化教育、知识系统化教育的课程能力发展四个层次,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装调等岗位群的典型任务为布局逻辑,建设“基础→进阶→综合应用”三个阶段的实训室,满足各个阶段学生的实训需求。实训基地获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嘉兴市公共实训基地。
提能升级“双学院双中心”校外教学基地。与政行园联合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联合紧密型合作企业建立企业学院;与企业联合建立工业机器人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双学院双中心”的校外教学基地布局,使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对接。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专业群新建产业学院3家、企业学院4家、合作企业10家;与加西贝拉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并成功获批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四层赋能”,全链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明确四大能力目标:立足工业机器人专业群领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学生“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创新创业、岗位适应”四大能力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能力涵盖机器人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专业核心能力聚焦机器人编程等关键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具备解决专业核心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岗位适应能力则注重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快速融入和适应。
构建四大实践教学模块:构建“基础训练、进阶强化、综合运用、岗位实习”四大实践教学模块。基础训练模块让学生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进阶强化模块引入更多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综合运用模块通过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岗位实习模块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打造四个层次学习共同体:构建“常规实践、专项实践、创新实践、综合实践”四个层次学习共同体。常规实践层次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专项实践层次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特定领域或技术方向,开展专项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和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方法;创新实践层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综合实践层次通过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圈储能”,全方位拓宽育人渠道
扩大校企合作的“朋友圈”。与企业签订扩大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数字资源开发等内涵式合作协议,搭好新型“朋友圈”平台保障。
打造校企贯通的“导师圈”。落实企业专职导师聘任制、企业特色导师客座制,构建校企两支导师队伍。专业负责人入选第三届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第四批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师有12人次在国家级别比赛中获奖,4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人获评浙江工匠,9人获评浙江青年工匠。
精耕校企一体的“服务圈”。开设企业课堂,送学生入企研修,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健全优秀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保障,提高学生学习技能、苦练技能的主观能动性。
“三道显能”,全景式铺就技能成长快车道
“专业群”制打通竞赛团队多元化并轨道。从专业集群的多个专业中挑选师生组建技能竞赛团队,满足机器人等渗透多学科能力融合的技能竞赛团队构建需求。
“小导师”制畅通竞赛技术传帮带并进道。由国家级别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组建“小导师”团队,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团队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
“技能节”制夯实竞赛苗子梯队成长道。开展“人人参与、班班比赛、系部竞选、学校推荐”四级专业群技能竞赛体系,举行不同层次“技能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要求开设比赛项目,为竞赛梯队搭建提供人才储备。
随着“2433”校园工匠培育生态链的持续深入推进,近3年,群内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别比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9项,省级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1名学生获得全国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4名学生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9名学生获得“嘉兴市青年工匠”荣誉称号。
地址:嘉兴市经济开发区文博路793号
分类:中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