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怎么做?”
“人工呼吸有哪些技巧?”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要注意什么?”
随着社会对
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日益重视,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10月18日上午,学院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
遵义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秉持“生命至上·救在身边”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深化急救教育,完善急救设施设备,营造敢救、乐救、善救、救在身边,救在校园的氛围。
在急救教育试点启动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冯尧强调,2023年9月,学院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对学院开展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如何更好地把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开展好的极大鞭策。冯尧表示,学院将从完善工作机制、建强师资队伍、开展急救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完善急救设施设备 推进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
在省教育厅、遵义市红十字会、市教体局、团市委等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学院合理安排急救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急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投入395.7万元,在学院新蒲校区建成了学院急救教育培训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880平方米,设有CPR+AED培训教室、海姆立克+止血急救培训教室等两大功能区,可开设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急救培训等课程。
其中,CPR+AED培训教室主要配置有2台教学机+24台心肺复苏学员机。该教室以智慧化多功能急救教学机为核心,集CPR+AED培训于一体,采取创新的交互反馈及大数据收集,提供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与心肺复苏(CPR) 的智能训练,结合AI算法实现智能纠错,让学习者5分钟就能学会。
海姆立克+止血急救培训教室主要配置有9台海姆立克AI技能实训机器人+9台床上救护AI技能实训机器人,通过情景化救援现场模拟,现实操作与虚拟教学结合,提供海姆立克的理论要点和操作手法、包扎止血、闭合式骨折固定等训练,让使用者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急救方法。
实训室里,学生们在遵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兴致盎然,认真学习各种急救知识,领导、嘉宾观摩急救培训,体验急救设施设备。
扩大培训覆盖面 完善学院急救教育育人体系急救教育,人才是关键。学院把建强师资队伍作为建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从全院在职教职员工中组织动员,特别是要求校医、体育教师、辅导员等教职员工参加师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目前全院已有30名教师取得急救教育师资培训证书,初步形成了学院急救教育的教师人才库。冯尧表示,下一步,学院将积极与遵义市红十字会和周边医院建立合作机制,邀请急救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开展专项培训和交流活动,共建急救教育人力资源库。有了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普及“救在身边”基本技能,为此,学校将扩大急救教育培训覆盖面,结合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将急救教育纳入课程和学分体系。下一步,学院急救教育培训基地将积极开设急救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开展不少于4000人次的培训,后期将根据工作实际,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急救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更多的人提高急救教育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学院还计划与遵义市人力资本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拓展急救培训范围,更好服务于社会。
同时,学院还将积极与媒体联动,推广学院急救教育典型案例和好的做法,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传播好“生命至上·救在身边”的教育理念,将学院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成“普及救护、守护生命”的宣传场地和实践基地。
贵州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同志,遵义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邓旭,全国校园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首批学校急救教育专家李晓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明华,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继华等人出席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