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艺术学校 更新日期:2024-07-17 11:21
重庆艺术学校校长黄生平(右一)
“对于重庆艺术学校而言,提高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主动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铸就新时代高质量育人新样板。”
近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2024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职教宣传季”演播室公益访谈活动正式启动。重庆艺术学校校长黄生平做客演播室,分享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精彩分享为全市艺术类职业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4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职教宣传季启动仪式现场
主持人:黄校长,请简要介绍重庆艺术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特色经验与做法。
黄生平:重庆艺术学校成立于1985年,是全市唯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中职艺术学校,主要肩负培养艺术后备人才、高考升学、服务文化艺术市场等重任。学校始终秉承“厚德博艺、真诚求索”教育理念,辛勤培育出三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以及殷桃、蒋勤勤、吕一等老牌影视明星及任森、姚景元、付嘉灏、范诗然等一批新生代艺人。一大批学子考上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知名艺术学府,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
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形成“崇德尚艺、向美而行”德育品牌,努力绘就思政育人新图景:
一是开发“德美融合式”育人体系。学校结合艺术教育特点,通过构建“崇德尚艺、向美而行”德育体系和“五心六艺”美育体系,在德育过程中培养“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宽容心、自信心”五种心态,掌握“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六种基本的艺术修养,同时将德育、艺术、红色文化和川渝非遗有机融合,实施“艺术浸润式”思政教育,打造以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为特色的工匠精神。
二是打造“德美融合式”实践高地。学校以“师+生同台共绎”模式,积极组织参加校内校外、各级各类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150余场、技能竞赛活动100余场、文艺汇演活动80余场,拓展了思政空间,塑造了新时代艺术工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创新“德美融合式”推广应用。学校紧贴时代背景,采取“以艺启智、以艺弘声、以艺润德、以艺传德”的策略,探索出“艺术+时事”德育路径,组织师生利用艺术力量弘扬正能量、传递好声音。学生创作47部微视频作品,编排原创舞蹈作品4个,原创音乐作品2首,为社会贡献文艺力量。
主持人:作为重庆市唯一公办全日制艺术类中职学校,请您谈谈我们围绕新质生产力做了哪些探索实践?
黄生平:对于重庆艺术学校而言,提高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主动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铸就新时代高质量育人新样板。
一是聚焦数字赋能,深入践行“三实浸润”塑匠行。学校紧紧围绕数字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对专业课程进行更新迭代,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运用AI技术,引入在线“动作分解”模块,将专业动作标准化、智能化。在数字技术的强力支撑下,我们构建了“实践导向、多元共生”课程实践体系,打造了“学生成长、皆有舞台”校园实践舞台,搭建了“行校企社”育评一体化的社会实践舞台。
二是聚焦文化传承,深入践行“传创结合”塑匠情。学校秉承“留根守魂,兼容并济”原则,先后与市歌舞团、市川剧院、市芭蕾舞团、市京剧院、市曲艺团、市杂技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开设“订单班”,既为传统院团培养新鲜血液,解决艺术院团人才青黄不接的难题,也扩展了艺术类中职学校专业的丰富度和深度。目前,全市各大艺术院团逾50%的骨干精英均毕业于重庆艺术学校。
三是聚焦国家战略,深入践行“行企介入”塑匠技。学校主动链接行业上中下游及国内外资源,与大千、天籁等行业龙头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与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学校深入乡村,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社区培训及展演活动60余场,受众突破5万人次;走进校园,积极落实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要求,为6所小学提供美育培训课程100余次,培训学生5000余人;踏上赛场,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2023年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150余个;走向国际,学校与泰国博仁大学中文国际学院等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先后迎来多国文化代表团参观交流,在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参与的2023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一带一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学校原创舞剧《巴渝伶女歌》荣获“优秀”作品。
主持人:重庆艺术学校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育理念,不仅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也为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赋能西部大开发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