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10-15 10:22
2025益阳排名靠前的公办中职学校有:益阳师范学校、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性质 |
1 | 益阳师范学校 | 公办院校 |
2 |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 公办院校 |
3 | 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 公办院校 |
注:以上益阳公办中职学校排名不分先后,邦博尔小编整理, 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益阳师范学校
益阳师范学校起始于1925年更名的益阳县立龙州师范学校,2004年7月,中共益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益阳师范与益阳市一中整合,保留了益阳师范的牌子和建制。2005年12月省教育厅将学校定为中专层次幼师培养基地,2006年秋季学校扩大幼师中专招生。
1.创新培养模式,落实教学常规。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幼师资格证考试,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2.推进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今年,学校有九个省级课题已经立项并开展研究,多个市级课题正在稳步推进研究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争做教育、教研两型人才的良好氛围。
3.加强艺体教育,彰显办学特色。落实艺术课教学,开展学科特长培训,组织文艺汇演与美术、书法、手工、摄影作品展览,打造了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越,办学底蕴深厚。(益阳县立龙州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恰与共和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庚,风雨兼程走过了87年历程。解放初即成为湖南省建设得比较好的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学校地址:湖南益阳市益鑫泰路85号
学校开设的专业:学前教育、书法、音乐、舞蹈、美术。
2、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3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校长刘迪凡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搞好创业教育,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典型发言;2009年学校荣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各专业校内实训场地面积226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10万元。共设实训室34间,校内实训基地6个,工位2900个,仪器设备3991台套,其中大型专用仪器设备397台套。实验实训设备数量、质量和工位数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师资力量学校共有教职工298人,其中外聘兼职教师30人。专任教师237人,实训指导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1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的教师44人,具有一年以上在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22人,考核合格、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任教本专业的中、高级教师5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205人,本科以上学历210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683人,其中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1503人,顶岗实习学生1210人,学校占地、建筑、运动场地等可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运动等功能需求,符合国家相关设施标准和管理规定。
“学校+基地+企业”的育人特色。学校将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和主要场所,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向岗位技能的提升。近三年中,订单培养比例达到60%,毕业生就业率达98%。立足“三农”的服务特色。学校对接安化黑茶等地方优势产业调整专业结构,着眼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技术人才,创建全省最大的农职类专业实训基地、面积5000亩的天花山综合开发场,开展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闯出了一条提高农民素质、服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规范高效的管理特色。学校构建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学生”的四维管理体系,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企业监督制度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创新“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指标”的师生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教育管理规范高效,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严格。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实施《学校经费预决算制度》、《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联签会审制度,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杜绝了乱收费、乱开支,在上级部门组织的财务检查中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学生资助公开。学校成立“国家助学金管理办公室”,由纪检监察员夏毓灵担任办公室主任,纪检监察室、总务处、教导处各派一名教师为成员,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规范资助对象登记、审核、公示及助学金发放等相关程序,健全资料归档制度,监管措施得力,确保了助学金发放的公开、透明、到位;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和《贫困生救助制度》,设立了奖学基金与助学基金,积极争取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助学金”、株洲经促会助学金等社会捐资,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学校地址: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萸江路73号
学校开设的专业:会计电算化、茶叶生产加工、工艺美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文秘、社会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