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更新日期:2023-06-20 18:59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内容简介
《机械加工技术》是当今 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领域的经典之作。全书蕴含着丰富的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机械加工技术》分两大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介绍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安全地调试设备,并实现手动操作。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领域的专业技能, 机械专业相关的 数学基础,技术图纸的阅读,几何尺寸与 公差, 量具 量规及 粗糙度的测量,划线技术,切削刀具, 钻削、 车削、铣削、磨削等加工方法,热处理技术以及硬度测量等。
在《机械加工技术》内容的设置上,包含了大量的有特色的关键点、业内小提示及行话等栏目,这大大地增加了《机械加工技术》的可读性;在每小节末和每章末均提供了大量的习题,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机械加工技术》可供从事机械加工及机械制造相关行业 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内容提要
本书为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示范专业规划教材,是根据 高职高专机电类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机械类机械加工技术课程 编写大纲编写的。
本书由机械加工技术理论基础、 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和典型零部件加工及装配三篇组成。本书内容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概念、 金属切削过程、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机械加工 刀具、 机床专用 夹具设计概述及其使用、发动机 曲柄连杆机构加工及装配、 车床主轴箱加工及装配、磨就 砂轮架加工及装配共九章。
本书既可供高职高专学校机械类及相近专业使用,也可供职业大学、业余大学、 职业培训等实践要求较强的学校相关选用,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序言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无一不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很长时期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中国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包括相对稳定的、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而以精益生产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模式,是将柔性制造技术、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灵活管理方式集成在一起,对技能型人才的工作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加工制造类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中、高等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总数不仅逐年增加,而且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在增加。制造类职业教育取得的进步,特别是数量上的发展,为我国实现走向制造业大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然而,制造类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教育质量方面,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以及教材建设上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教学不能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发展需要等方面,这已经成为困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已经成为众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除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还开设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汽车制造与检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舞蹈表演、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简介
学校前身为乐至县天池镇民办中学,建立于1956年,位于县城西街一角,占地仅1.8亩,1985年改制为天池职业中学。 1993年迁至乐至县城乐蓬路95号,占地18亩,1994年经内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2004年,再次搬迁至乐至县迎宾大道,总投入2300多万元。现有校园面积109.09亩,建筑面积21228平方米,有学历教育班58个,分别开设“信息工程、机电技术、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21个子专业。在校学历生3600余人,教职工86人。是四川省首批具有中专学历招生资格的中等专业学校之一。2005年被资阳市教育局验收为资阳市重点职业学校,2006年经资阳市教育局批准为乐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6年经四川省教育厅验收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资阳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和乐至县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教学特点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专业部二级法人内部管理,各专业部实行人权、财权、管理权、绩效分配权相对独立,在学校党支部和校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各专业进行自主管理、自主聘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专业部之间、各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职业教育与劳务经济接轨,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并重,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职业培训与劳务经济挂钩。毕业生与广东、深圳、福建、浙江、江苏、上海、重庆、成都等多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工作方向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学校充分利用省扶贫培训示范基地和县劳务培训中心的积极作用,对全县80个扶贫村农民和初、高中毕业学生进行电工、车工、焊工、服装制作、计算机操作、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引导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实现了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最终实现了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广泛吸纳民资,促进民营资金向民营资本的转变。三年来,招商引资300万元,民营资本融资200万元;2006年与成都泛西恒捷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依托川大科技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技术,引入资金100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对学校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技术支撑。从而解决了本部地区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受到省市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