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05-27 14:52
泸州考不上高中上读什么职业中学好? 如果考不上高中,但又想继续上学读书,可以考虑读职业中学,泸州初三毕业考不上高中能读的职业中学有:泸州树风职业高级中学、叙永县职业高中、泸州江南职业中学、合江县先市职业高级中学、古蔺县大村职业中学、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古蔺职业高级中学等职业中学。
排名 | 职业中学名称 |
1 | 泸州树风职业高级中学 |
2 | 叙永县职业高中 |
3 | 泸州江南职业中学 |
4 | 合江县先市职业高级中学 |
5 | 古蔺县大村职业中学 |
6 | 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 |
7 |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 |
8 | 古蔺职业高级中学 |
注:以上表格内学校排名不分先后,数据来源于网络
1、泸州江南职业中学
四川省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简介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位于西部化工城——纳溪区西林路53号,是纳溪区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校。学校占地82.13亩,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在编教职工100人,外聘教职工30人; 在编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27人;大学本科78人,双师型教师27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学生3000 多人,其中藏区“9+3”学生74名,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000多名。
四川省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专业设置
学校开办有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食品生物工艺(酿酒方向)、化学工艺八个专业,其中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市级重点专业。
四川省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教学设施
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了实训楼、建成了校园网络,装备了智能化的广播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配备了多间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以及高标准的各专业实作室实验室、配备了演出音响和视频采编设备等。2010年争取省政府“9+3”基础能力建设资金300万元,2011年争取中央支持建设的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170万元、市政府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经费30万元。
四川省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就业安排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方针,坚持 “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办学思想,确立“为学生成才就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服务”的办学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和衷共济、居安思危、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毅笃学、勤奋精技”的学风,“博学弘道、敬业爱生”的教风,“质朴严谨、明德正行、乐学善教、爱国荣校”的校风,办学成效显。
四川省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资助政策
(1)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包括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和因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标准是:每年1500元,两年共计3000元。
(2)免学费政策:学校一、二、三年级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三年全免费;学校一、二年级六类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库区移民家庭子女、扶贫异地安置家庭子女、退伍士兵、孤残学生)实行免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一、高二学生免费比例(含六类)按在校生的22.5%确定。一、二、三年级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免费比例为城市学生人数的15%确定。免学费对象在每学期确定一次。三年级非涉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控制综合比例为三年级学生人数的10%。
2、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历史沿革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专学校位于泸州市纳溪区西林路53号,是纳溪区唯一一国办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校,前身系泸州市市中区所辖的“泸州市民主街小学校”,1976年更名为“泸州市第十四中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建筑专业”、“财会专业”职高生,同年增挂“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校牌。1996年7月,纳溪撤县建区,“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也划归纳溪区管辖。2008年8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增挂“泸州市江南职业中专学校”校牌。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实训场地4000多平方米,学校藏书4万多册。学校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建立有中职教育模式、中高职套读模式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多种办学思路拓展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79人,外聘教职工26人。在编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74人;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30人;大学本科52人,双师型教师28人;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8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现有在校生38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