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05-20 13:37
贵阳开设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有:贵州省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贵阳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贵阳市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等中职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1 | 贵州省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 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红江村 |
2 | 贵阳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 |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598号(原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
3 | 贵阳市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 |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286号 |
1、贵州省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贵州省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中转部简介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历史名城遵义,组建于2000年5月,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第一批两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事业单位法人由中央编办管理,教学业务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日常管理归属贵州航天管理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
学院办学历史已有四十余年,前身为原航天工业部1984年批准组建的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原国家劳动部1976年批准组建的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2014年8月,学院以综合考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省人民政府批准授牌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名号。
学院现有四个校区,新蒲校区(1039亩)、虾子校区(222.1亩)、洪江河校区(182.74亩)、延安路校区(39.79亩),固定资产总值1.28亿。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其中高职类学生11000余人。各类馆藏纸质图书30多万册,并配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
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传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定位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63个高中职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授予“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专业”、“国家重点专业”、“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授予“国家重点专业”、“省机电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被授予“国家重点专业”;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授予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
2、贵阳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
贵阳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598号(原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学校以培养学生技能·技术掌握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德育,并注重于专业相关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中高级技能、技术人才。
贵阳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教学建设
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校区配套设施齐全,建有2栋教学楼、8栋学生公寓、1栋食堂、1栋共享实训楼、1栋浴室、1栋图书馆、1个标准游泳池、1个标准足球场、6个标准篮球场等,教学及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2018年教职工130人,在校生3000余人,2019年在校人数将达7000人以上、教职工260以人,学校主要培养交通运输类、机械工程类、电气自动化类、经济管理类、建筑类、制药类等专业人才。
贵阳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就业安置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开放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就业安置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双向选择,反复安置,定期回访”的安置工作原则。
安置就业办公室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与各大、中城市的企业、公司构建良好的就业网络,为毕业生创造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各有建树,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为国家,也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盛誉,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3、贵阳市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
貴阳市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598号,占地155.32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10.5万平米;,校区内有教学楼、宿含接、食堂、礼堂、图书馆、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各专业实验及实训室等(8栋宿含楼接、2栋教学楼、1栋食堂、1栋图书馆、1栋浴室,1个标准足球场、6个标准篮球场、1个标准泳池等),教学及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贵阳市现代装备制造技工学校办学模式
学校以培养学生技能、技术掌提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德育,并注重与专业相关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中高级技能、技术人才。办学过程中我校充分集成了自身丰富的企业、研究机构、院校等资源,合作开办新兴高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校校合作方式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进行深度的专业办学合作,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等渠道整合优势资源,彰显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