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05-16 09:01
淮北开设数控加工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有:安徽淮北技师学院、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等中职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1 | 安徽淮北技师学院 | 淮北市烈山区太山路1号 |
2 |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 | 淮北市太山路1号职教园区 |
3 |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 安徽省淮北市鹰山中路22号 |
1、安徽淮北技师学院
安徽淮北技师学院、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由原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原淮北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淮北商贸中专学校、安徽省淮北师范学校(安徽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安徽省淮北艺术学校(安徽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等四所公办中职学校2014年整合而成,淮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14年7月批复四所学校合并成立新的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
学校始建校于1950年,有长达66年的中专办学史和40年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历史,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中职示范校,办学期间先后整合了淮北矿务局一职高、淮北矿务局二职高、淮北职工中专学校、中煤矿建30处职工子弟学校、淮北粮食职业中专学校、淮北商业干部学校等办学实体。2014年9月移址淮北职业教育园区办学,是目前淮北市直属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了为企业和经济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校的整合设立得益于市委、市**高瞻远瞩、立意高远的大举措,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服务淮北转型崛起、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力作,是淮北市公办职教资源整合、强强联合、做大做强的点睛之笔。
2、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简介
学校始建校于1950年,有长达66年的中专办学史和40年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历史,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中职示范校,办学期间先后整合了淮北矿务局一职高、淮北矿务局二职高、淮北职工中专学校、中煤矿建30处职工子弟学校、淮北粮食职业中专学校、淮北商业干部学校等办学实体。2014年9月移址淮北职业教育园区办学,是目前淮北市直属的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了为企业和经济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校的整合设立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立意高远的大举措,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服务淮北转型崛起、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力作,是淮北市公办职教资源整合、强强联合、做大做强的点睛之笔。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地理环境
学校地处淮北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淮北职教园区,位于沱河路以北、太山路以南,毗邻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华家湖、四季榴园、龙脊山风景区。校园依山傍水、亭台相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人文自然资源丰富,楼体布局大气恢弘,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0%,形成“人在校园中、校在花园中”的生态园林式校园景观格局,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佳地。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办学条件
校园占地573亩,建筑规模23.659万平方米,实习、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各类单体建筑计25个,一期投入5亿元,其中教学楼6栋,机电数控实训楼、汽修实训楼、信息综合大楼、轻工实训楼、现代服务业实训楼、艺术楼、音乐楼各一栋,建有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校园网,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信息化设备设施健全;图书馆藏书19万册;建有400m 17000平米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建有体育馆一个;体育场5个,其中足球场面积7600平米,排球场面积3600平米,篮球场面积11000平米,网球场面积2100平米,乒乓球场地面积3600平米。学校食堂1个(4层),学生宿舍楼10栋,生活设施齐备。系目前我省建设规模、教学实习实训条件最为完善的中专学校之一。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406人,其中在册在职在岗教师376人,长期聘用30人,其中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283人,教师结构中高级职称163人,双师型教师75%,理实一体化教师60%,参加企业实践教师126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坛之星、省市带头人、省市专家等名优教师69人。
3、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介绍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淮北煤炭高级技工学校),系安徽省首批重点建设的技师院校之一,是国有大型企业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公办事业单位,学院坐落在淮北这个历史源远流长而又文化底蕴丰厚的新兴城市。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办学特色
特色一:立足矿区、面向社会。学校坚持“服务矿区、立足淮北、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深入研究煤炭企业及先进信息产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和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累计为矿区培养3万余名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特色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推行“订单”培养。通过与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合肥格力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近几年为上述企业订单培养9000余名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特色三:教学做一体、零距离对接。锁定培养目标,以“了解岗位要求,掌握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打造岗位能力”为主线组织教学。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技能培训与岗位相对接,教育教学与企业零距离。
特色四:注重素质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学校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结合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坚持常规教育和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全方位、各部门、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和德育课教学改革;积极营造企业氛围、融入企业文化,实现了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