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05-15 11:19
苏州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有: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张家港职业高级中学等中职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1 |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 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东南大道76号 |
2 | 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 常熟市滨江新市区龙腾南路9号 |
3 |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高新区市场中路588号 |
4 |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2号 |
5 | 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蒋墩路1号 |
6 |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花集路633号 |
7 |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 张家港市沙洲西路109号 |
8 | 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 张家港市城北路23号 |
9 | 张家港职业高级中学 | 杨舍镇城北路119号 |
1、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简介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是一所中高职并举办学的地方职教中心,包括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常熟市技工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学院、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2011年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学校建在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占地518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4.5亿元,教职员工630人,其中专任教师492人,在籍注册学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4000余人,年社会培训量10000多人次。
学校从整合、磨合到融合,逐步形成了“创新、创优、创业”的鲜明办学特色,步入了规模办学、特色办学、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轨道,较早实现了江苏省中职学校集约发展的模式,也为常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基础。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办学条件
创优提升内涵,集聚发展实力。学校坚持优化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优化办学手段,把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接,服务企业行业。学校创新实施了以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五高工程”。学校建有机电、园艺、计算机、电子电器和会计5个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为省级实训基地和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机电技术和汽修为中央财政支持的2个实训基地项目,形成了机电工程、电气工程、传媒艺术、经贸管理、旅游管理5个专业系以及基础、培训2个教学部,10个骨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4个重点专业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形成“区校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与创业教育2个特色建设项目,使专业设置更加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专业调整迅速匹配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专业建设日益匹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
学校坚持中高职并举办学、协调发展策略,拥有高职高专、高级技工、中专中技、成人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多品种教育类型;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理实一体、项目模块、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岗位教学、特色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模式,开发了《职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和《中职校以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的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实现了校园文化人本化、专业文化企业化、特色文化本土化。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发展空间
创业服务社会,拓宽发展空间。学校坚持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服务,努力实现职教惠生惠民,把课程建设与岗位能力培养相对接,服务就业创业。以“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创业育人、赢在职教”作为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校区企业”与“企业校区”,组建春来创业集团,营造“校企一体化”运作载体,建有工具厂、园艺公司、人力公司、汽车维修厂、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等实体企业,正在建设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教育工厂和数字化校园,创建了“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设置500个创业实践岗位,让学生成为创业者、校园成为创业园,使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顶岗实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把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对接,服务社会发展。通过成立“学校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常熟职教中心办学集团”,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常熟社区培训学院,开发了西藏班、新加坡班,积极开展东西、中外、区校、院校合作办学,被国家确定为东西部合作办学定点学校,已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中心、职成集团的龙头学校、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之地、中外合作办学交流的重要窗口。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创新大赛优秀学校、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省(职业学校)和谐校园、省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获第三和第四届“南通科技杯”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江苏赛区突出贡献奖、三届“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组织学校奖”称号、两届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最佳组织奖、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等。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先后承办了全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暨职业学校服务社会作贡献现场推进会;前后两次接受了中央十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先后被新闻联播和人民网专题报道。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国家级高质量、高水平、创新型、示范性改革发展职业学校为目标,积极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学校文化”三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在更高平台上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国同类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办学理念
创新引领办学,构建发展平台。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办学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把办学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相对接,服务区域经济。通过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成为地方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阵地、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人力资源的保障基地。
学校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于师生全面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秉承“志远技精”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东南,服务全市;依托开发区办职教,办好职教促开发”的办学思路。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系部为主、处室服务”的两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系部自主管理、学校调控服务的管理机制;建有“全国一流、行业先进”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具有“能教、能做、能经营”的教师队伍;培养“有知识、高技能、能创业”的高素质毕业生。
2、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国家级开发区—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新市区,毗邻苏通大桥,傍依通港公路,占地面积132亩,现有教职工170多名,在校生2300多人。设有机械工程部、机电工程部、化工信息部、基础管理部四个系部和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培训发展处等五个处室。设置10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机械加工技术”、“化工工艺”为江苏省“十一五”示范专业;“机械加工技术”、“化学工艺”分别为江苏省“十二五”品牌和特色专业;“机电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苏州市示范专业。学校建有机械、机电、化工、计算机等实训基地,其中化工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特色
产业优势突出,区校对接紧密
学校由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额投资建设而成,座落于开发区,服务于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中外资企业600多家,总投资达210多亿美元,世界五百强投资项目54个,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28个。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在此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开发区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高档造纸、电力能源、特殊钢铁和精细化工五大主导产业。未来几年,开发区对机械、机电、化工、物流、计算机等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我校各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
定向订单培养,就业保障有力
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开发区中外资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常熟新材
料产业园、芬欧汇川、奇瑞捷豹路虎汽车、观致汽车、美桥汽车传动系统、达涅利冶金设备、五矿物产管理、上海耀皮玻璃集团、林肯润滑设备、奥利安机械工业、常熟大昌威谱机械、夏普办公设备、长春化工、常客隆连锁超市、海伦电子设备、飞莱克斯电路电子等40多家中外企业定向办学,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已成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
校企合作深化,奖助学金丰厚
学校不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企业奖助学金、冠名班、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建立“校中企”等途径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外资企业对学校发展高度重视,在校分别设立“力菱奖学金”、“林肯奖学金”、“夏普奖学金”、“耀皮助学金”、“大昌威谱奖学金”、“芬欧汇川(UPM)奖学金”、“达涅利(中国)”奖学金、“观致汽车”奖学金、“新材料产业园”奖学金,对各部系、各专业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及贫困学生进行奖励或资助,近四年奖助学金总额近八十万元。
校园生活多彩,学生发展多元
学校以“诚信、乐业”为校训,以“励志、创新”为校风、“敬业、博学”为教风、“明德、精技”为学风,坚持严格管理和规范管理,追求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定期举办校园职业文化节、技能竞赛、运动会、球类棋类联赛、联欢会等文体活动,组织“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月”、“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思想教育活动,强势推进“三名工程”和“三创”活动,切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八礼四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高等院校引领,升学出路宽广
学校根据《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和学校专业设置,开设机械、工业分析与检验、计算机应用及会计四个专业的对口单招班,为有志于升入全日制本科、大专院校的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优质的教育,实施严格的管理,确保每一位学生学业有成、升学有路。学校不断加强校校合作,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园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大专班;与常熟理工大学、常熟电大联合开办成人大专函授班,中专班学生均可参加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也可通过注册入学的途径,取得大专入学资格,为学生升学、就业、择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管理科学规范,办学成果显著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坚持“提升学校内涵,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把“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掌握熟练技能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等称号。目前,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幽雅校园环境、浓厚人文氛围、鲜明职教特色、较高职业道德精神的“精品化、有特色”的江苏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3、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1年,成立初为“吴江县丝绸职业中学”,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吴江丝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合格学校,1997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成人中专示范校,1998年被评为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2000年吴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我校划归吴江市教育局管理,定名为“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2011年4月更为现名。2004年9月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评估验收,2008年成功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吴江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全国纺织学会中教理事会成员学校。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5.6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77人。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各类教学设施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拥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施,校内建有现代物流、金融会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纺织机械等实训中心,校外建有吴江市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各类实习的需要。
学校依托中国绸都这一特有的区位经济优势,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挂有苏州技师学院吴江分院、扬州技师学院吴江分院等多块牌子。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积极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现有中专、职高、中级及高级技工等全日制学历教学班70个,在校生3500多人,年均培训人数超过5000多人;为充分满足不同求学对象的需要,学校与多所高校联合办学,积极拓展办学新思路,推出了开放大专、本科和网络大学等新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学校着眼学生的发展,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三以一化”课改精神为引领,推进“任务引导,做学一体”教法改革,实行“一凭多证”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考核,使学生在获得一张毕业文凭外还能获得各类上岗证,提高了综合竞争力,缩短了就业适应期,增强了社会适应性,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宗旨
学校以“传承丝绸文化,培育绸乡新人”为办学宗旨,实施二级管理,大力推进专业建设,目前建有纺织服装、信息工程、财务管理、现代商贸四个专业部,共十一个专业,其中,服装制作与营销、会计、计算机及应用、纺织技术为省级示范专业;会计专业为省级课改实验点,学校为省级课改实验校;吴江市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和纺织品检验及分析实训基地为全国纺织行业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办学三十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依托所处的独特经济地理环境,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学校将继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就业或升学提供优质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再塑学校新的品牌形象,为实现学校新的腾飞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