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05-13 12:16
陕西开设高铁乘务专业的职业学校名单有: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陕西广播电视技术学校等职业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1 |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 |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 |
2 | 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 |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西路49号陕西科技大学北校区 |
3 | 陕西广播电视技术学校 | 陕西省咸阳市咸兴路7号 |
1、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简介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成立于1996年,是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西安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省级示范、市级重点,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经管、医化等重点专业并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多次被评为“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市职业学校评估A级单位”等,2006年,学校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办学宗旨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位于美丽的西安浐灞生态区,是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的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学院以“以德育治校,以学生为本,以技能见长,以特色立校”为办学宗旨,实施“中高级技能教育”与“国家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特色,下设机电、计算机、通信、工程管理等22个高级工、中级工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4300人。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校园环境
学校地处“水清碧如带,柳絮随风舞”的西安市东郊浐灞生态区广运潭之滨,西临欧亚论坛永久会址,北接西安国际港务区。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已成为西安市生态环境最优美而又充满历史意蕴和现代气息的新城区。来我校就读的2010年新生将亲历2011年4月至10月在浐灞生态区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届时将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会,举世瞩目。
2、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
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介绍
“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是咸阳市教育局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建民路北口(陕科大北区)内。
学校教学校长由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咸阳著名校长担任。现设有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室、招生办公室等十个处室。中层干部均由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新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品能为先、博学笃行、促进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筑成才之路,育未来娇子的办学目标。实行全员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各项工作和发展的第一要务。 建立健全了学校及学生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采取目标性管理,细化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层层夯实工作任务。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力排除外界干扰。教师全部实行坐班制,早读、晚自习值班制。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全力保障学生安全、学习和生活。
咸阳未来科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现有教职工163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9名,研究生15名,中级职称、骨干教师30余名。新能源汽修、计算机应用、高铁乘服乘务、航空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课教师38名。
学校占地70余亩,优雅别致的苏式建筑风格教学大楼,共有教室36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就读,每间教室配有电子白板、电子监控、广播系统等现代教学设施。校园内共有监控摄像头95个,人脸识别系统6台,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3、陕西广播电视技术学校
学校简介
陕西广播电视技术学校成立于1985年,是陕西省人社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院校,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劳动预备制”定点培训单位和职业技能鉴定所,是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就业安置部。学校秉承“教育为魂、服务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强己、富家、兴国”为校训。重点培养医学类、师范类、机械类、交通类、计算机类等市场热门专业。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我校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位置
学校由位于咸阳市咸兴路7号的咸阳校区和西安白鹿原脚下的向阳校区组成,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米,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配有多媒体实验室、汽车实训大厅、专业美容医护实验室、形体室、语音实验室、游泳池等教学及生活配套设施,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校园”。
学校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国、也是一种精神。为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释放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篮球协会、游泳俱乐部、英语PK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和形象礼仪俱乐部,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优良品德,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园。
学校教学
学校采用“技能+学历”双证教育。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市场紧缺人才为核心的敦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四个能力"岗位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創新能力”始终以培养社会和企业实用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