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12-14 06:24
2024年重庆读护理专业的职业学校有: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庆江南职业学校、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重庆南丁卫生职业学校、三峡联合职业大学等职业学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1 |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长岭大道72号 |
2 | 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山洞路218号 |
3 | 重庆江南职业学校 | 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 |
4 |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 | 巴南区渝南大道116号 |
5 | 重庆南丁卫生职业学校 |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 |
6 | 三峡联合职业大学 | 重庆市巴南区东城大道588号 |
1、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是市级技工学校,全国中职学校代码:307;学校坐落在万州区五桥长岭大道72号;为适应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推动万州区 “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促进中职教育规模化、规范化、集团化发展,我校努力创新中职教育模式,全力服务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建设。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五桥飞机场、长江大桥、宜万铁路毗邻。学校环境有没,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驾训基地崭新别致。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27650平方米,拥有价值3000多万元的设备设施,汇集教育家、书法家、中高级教师于一体的师资队伍。学校以“实施成功教育,成就全体学生”为核心办学理。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模式
“人性化、军事化、企业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五化管理模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管理法、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过关法、学生素质教育系统管理法、六类学生教育法、学生生活管理标准模式运行法等引领中职教育时代潮流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运行良好,效果突出,学校设立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多个就业办事处,就业安置网络覆盖重庆、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以及日本、新加坡、香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2、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设施
学校位于重庆歌乐山林园。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学校配套设施完善,拥有微机室4间、配备250余台P4级微机,配有餐饮实作室、客房实作室、音乐室、琴房、缝纫裁剪制作室等设施;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图书室,藏书5万余册、电子读物10万余册;拥有多功能体育运动场和豪华标准的形体训练室,配备有校园闭路电视教学网络,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完善,室内配有全国直拨电话、电风扇,备有写字台、衣柜、书柜等,床上用品、洗漱用具一律由学校配送。学生食堂装修一新,宽敞明亮,整洁卫生,配有标准的玻璃钢餐桌,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同时就餐。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4人,完全能满足各专业教学所需。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84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学严谨,学校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开放式教学,专职班主任跟班,24小时保安巡逻、电子监控。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全方位、全天候的“三全”管理;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业前景
学校强调学生人格品质、生存意志、自我激励、合作共事、健康心态的综合素质培训。多年来,我校已形成了广泛紧密的毕业生就业安置网络,已与重庆移动公司、重庆电信公司,重庆江北机场、山东青岛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广西桂林机场等全国十几个大型国际机场和日本先锋、韩国三星等数十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及珠海佳能、深圳富士康、苏州日东等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100%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3、重庆江南职业学校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始建于1982年,200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现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专业教学设备2200余万元,教职工387人,在校生7262人。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重点打造机械、电子、汽修、服装等骨干专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多形式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职业人”、“社会人”的良好素养。学生在文明风采、龙舟等大赛中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
推进“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屡夺桂冠,“江南技工”品牌名誉巴渝。承担教育部《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课题研究,主编《音响与维修技术》等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托管川、黔地区的两所中职学校,促进当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生源辐射渝、云、贵、川。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与6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推行工学交替,实施产教结合,服务工业园区,实现了校企互利共赢与园校深度融合。
牵头组建了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共建或协建科技示范园(村)20余个,促进了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的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