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技师学院 更新日期:2023-03-03 15:44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激发财经管理系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围绕“传承家乡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开展黑陶(非遗)进校园活动。
黑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遗址就已经出土了黑陶和黑衣陶,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度辉煌灿烂的黑陶文化突然湮没消失。近几十年来,在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浙江和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均有人开始关注并研究黑陶的制作工艺。
嘉兴的书画知名人士许明农(已故)老先生也烧制黑陶并获成功。许明农与冯嘉生的父亲冯国介是故交,冯嘉生又有雕塑的基础,许明农便把黑陶烧制技术传授给冯嘉生,冯嘉生经多年研究,使黑陶的制作又有了新的发展,作品也从原来小件发展到了现在的龟砚、佛像、茶壶等较大的作品,冯嘉生现在也是嘉兴市的黑陶非遗传承人。
塑黑陶作品,悟匠心传承。财经管理系开设黑陶制作学习课程,2月14日下午,邀请嘉兴黑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冯嘉生之子——冯飞老师来校为学生讲授陶艺知识和传授陶艺制作技艺,其黑陶作品《九龙壁》获2019年第14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银奖、第三届嘉兴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冯飞老师的黑陶制作课程,将陶艺文化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中,把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冯飞老师带领学生了解黑陶的历史以及制作过程,取7米以下没有沙质的粘土晒干,再用水浸泡后用200码的细筛将浸泡后的泥桨带水筛洗,筛洗出来的泥水经沉淀后,倒掉上面的水份,然后将剩下的泥土晒成半干,经反复摔、揉后做成作品坯样。今年是兔年,冯飞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的印纽图案便是兔子。在冯飞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生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期的熟练打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兔子雏形就此诞生。
再经一个半月左右时间的阴干(不能见风、见日)后,进行雕塑、做成作品毛坯,再进行反复的雕塑、打磨,待作品完全定型干透后,用牛角片或玻璃打磨,直至光滑、发亮。最后经一到两次烧制,第一次将作品烧至约800-900度的高温,第二次再烧制黑色,然后成品。一件好作品的制作周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左右。
20国商1班周文杰同学:黑如漆、声如馨、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这就是黑陶。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由冯飞老师带领我们领略黑陶的魅力,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被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世界制陶史上的奇迹”。小小的一块土在经过练泥、造型、打磨、烧制这四个基本工艺,变成了一个个器具。此时,心里一颗名为兴趣的种子萌芽了,让我希望有再次制作接触的机会。黑陶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创新,也需要我们去传播、去弘扬!
20市场营销熊家伟同学: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黑陶制作非遗活动,黑陶制作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今天冯飞老师带我们探寻黑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冯飞老师作为嘉兴黑陶传承人,三代从事黑陶印章制作,给我们介绍黑陶的许多知识和制作方法,并让我们自己制作一个黑陶印章。当我上手之后,才发现这并非一件易事,每一步都需全神贯注、小心翼翼,使我对匠人产生敬佩之情,我要为所有非遗匠人点赞!
22会计1班李欣然同学:冯老师自幼跟随父亲冯嘉生老师学习竹刻和陶艺,从冯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学习了黑陶的制作过程,黑陶的制作主要分四个步骤来完成:选练泥、造型、打磨、烧制。虽然这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冯老师还介绍了印纽的制作,并且让我们进行实际操作。在冯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完成了兔子雏形的雕刻,足见其制作过程的复杂程度。
有幸能够来参加此次活动,在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同时,通过黑陶制作,也让我明白完成一件黑陶作品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通过黑陶(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在嘉兴技师学院财经管理系内形成比较浓厚的陶艺制作的艺术教育氛围,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嘉兴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
地址:嘉兴市经济开发区文博路793号
分类:中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