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初中部 更新日期:2020-06-02 16:09
通过互联网,你能够更好的判断出学校的实力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要求。到了现在为止,互联网招生早已经成为了学生选择学校方法的一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初中部的网站网址等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规划自己。
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初中部官网:http://www.hfccsc.com.cn/
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初中部平台官网:https://www.bangboer.net/uhfgxzjxxczb/
教育是实现人才国际化的关键
——专访中加学校董事长彭建华博士
彭建华,加籍华人,加拿大加皇国际教育集团法人,中加国际学校董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名誉理事。1951年生于香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曾获“英女皇50年登基金勋章”、慈善事业“金枫叶奖”、北京市政府“长城友谊奖”。1997年起,在中加两国政府支持下,创办18所中加国际学校,开创中外合作办学先河。
早年与加拿大结缘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十几岁的彭建华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求学之路,在加拿大读完高中,他进入到滑铁卢大学修读计算机工程专业。彭建华表示,之所以会选择出国是因为当时香港只有一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学生上大学可以说比内地生考北大还要难。”
彭建华表示,上大学最重要的是追求更先进的知识,而当时香港大学虽然有一些较好的学科(比如医学,法律),但整体还存在滞后性。当时香港大学还没有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设计之类的专业,而加拿大却在这一领域遥遥领先。彭建华说:“很多人提起创新就会想到美国硅谷,但他们不知道硅谷很多创新产品很大一部分源自加拿大大学的研究。”
人才本土化——企业本土化的第一步
1973年,彭建华毕业回到香港进入贸易行业,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市场逐步放开,许多香港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彭建华的企业也不例外。
“我们在1978年就进入到中国内地,不光做贸易,也做实业,建工厂。”一开始主要是以制衣业为主,也就是将布匹送到内地加工,再将成衣通过香港出口到全世界。但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彭建华遇到了人才短缺的瓶颈。
“我们当时有38个工厂,有三到四万工人,而这三、四万人,最多的时候需要500到600位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显然,总向国外“借用”人才不是长久之计,不仅开支庞大,也不利于企业本土化发展。于是,彭建华为实现管理人才“本土化”,开始培训内地的中层管理人员。
1983年,彭建华的培训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他的企业可以完全由内地的中层管理人员运营,但他没有止步于此。高层管理人员本土化的愿景也已经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地化面对的不光是生产制作层面的事情,还要面对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这包括如何和世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怎么样理解企业在全球金融中的运作等等。为了培训这些“高精尖人才”,彭建华邀请国外一些大学的讲师给企业高层人员做培训。虽然培训前期投资巨大,时间成本也较高,但也给彭建华企业在内地的长远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谈及这个成就,彭建华不无自豪的说:“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的一次自我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改革新模式
对企业的本土化人才培训让彭建华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然而,国内人才市场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经济改革,但如果中国经济要“更上一层楼就要进行教育改革。”彭建华告诉《留学》,中国亟需技术性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不好找,即使找到了,也要送到国外去培训,既耗时又耗力。如果能够在内地建立一所国际化的高中,将中国基础教育和西方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技能,这不仅能解决中国国际人才紧缺的问题,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也有着1+1>2的效果。
1994年4月,加拿大总理克里蒂安率商会访华,彭建华作为商会人员随行参访,利用这次机会,他向中国政府方面提出了合作办学的想法并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李鹏的肯定。于是在中加两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正式提上议程1995年1月26日,中国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将中外合作办学列为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1997年3月,第一所中国与加拿大合作的学校——北京中加学校正式成立,首批招收国内外学生共230名。从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北京中加学校的毕业典礼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也是这所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中外合作学校所享有的高规格待遇之一。
培养21世纪国际化人才:
用“IDEALS"式量化标准
从早年创业培训开始,彭建华深刻意识到:培养国际人才,实现人才本土化,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培养合格的人才,仅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不够,必须提升学生的道德标准。什么道德标准呢?彭建华结合圆方组织六大理念给出了一个词“IDEALS"。将这个词拆开,每个字母就是一个独立的量化标准。
I即“INTERNATIONAL”代表国际理解,学生不仅要英语好,还要有文化理解能力,了解他国韵文化,也就具备了国际理解力,才能真正走出去,成为国际化人才。
D是“DEMOERACY”代表民主,这个民主不是观点,而是一种民主意识,未来的人才要懂得求同存异,学会接纳不同,学会沟通和理解,努力达成共识。E是“ENVIRONMENT”,即环保,环保意识的中心是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学生如何爱护环境、循环利用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A是“ADVENTURE”,冒险的精髓在于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在挑战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评估风险,才能百无一失。L是“LEADERSHIP”,每个人都想做领导,但是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设立目标,如何领导团队取得成功,这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S是“SERVICE”,指的是服务意识,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人不管在校学了多少知识,必定要回馈于社会,懂得关心他人,奉献自己,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将这六个字母拼在一起,21世纪人才具备的道德标准就完整了。彭建华认为,未来教育的真正所在,是培养学生具备这套标准。人才学识的高低拉不开我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道德才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有了这套标准,学生无论走到世界的哪里,都会底气十足.因为他与国外的学生是零差距的,他的道德水平,内涵修养都不输别人。”
将国外高水平职业教育
融入中国本土高中教育
早年的留学经历,让彭建华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彭建华表示,国外的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两年课程取得专业证书后,既可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成为专业人才,又可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重返大学攻读更高的学位。高中生毕业后也不用急着选大学,他们可以利用“gapyear”作为缓冲,考虑先就业还是先读书,找到兴趣所在,然后再回学校读相关专业。这种教育的灵活性令彭建华感慨颇深:“先进的教育应该能适合不同人的需要,教育要为人而做,不是为制度
而做。”
于是彭建华决定引入加拿大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国外高水平职业教育融人中国本土高中教育,彭建华希望两种独立的教育体制可以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北京中加学校的英文BeijingConcordCollegeofSino-Canada中“Concord"(和谐)一词的出处。然而事情说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为此,彭建华召集了中加教育领域的专家,花了一年多时间对两种教育体系进行了研究。“中国的数理化生课程的难度比加拿大的要高,于是理科授课我们采取的是中方的体系。加拿大的人文学科较好,包括语言、社会科学,那我们就采用加拿大的人文课程。”
彭建华认为,课程融合,首先要把各自课程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例如,中国的高中没有微积分等课程,但加拿大有,为了和国际接轨,就要增加微积分和概率的教学比重,为学生未来留学奠定基础。中国课程中某些枯燥、难度较深的内容,就要“取其精华”。通过对课程的调整,学生有了更合理的时间分配,也减轻了负担,不仅可以完成国内中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也完成了加拿大教育的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北京中加学校在教学上的创新
彭建华一直希望,北京中加学校的教育可以突破常规,拥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能对其进行全方位培养。双语教学、信息化教学和中加双文凭是北京中加学校的显著特点。
双语数学法:北京中加学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均采用双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这些科目的同时,也能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在课后安排了两堂纯英文的课程,力求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教会他们活学活用。例如,在阅读课上,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读书,还会鼓励学生去表演和演说。
此外,彭建华认为一个人能否拥有国际视野,能否与不同民族的人进行无障碍沟通,文化理解是关键。“我们中加学校很出名的是我们的小剧场,这里的表演都是由我们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剧本也是学生自己写的。学生到了表演和演说的时候,他的英语能力就会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他们对别国文化的理解也会通过表演进一步加深。”
数学信息化:彭建华的教育团队利用信息科技,创建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系统,集教学、辅导和评估于一体。中加学校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拥有专利技术的智能白板,采用音像教学,学校还设有自己的教学信息系统,方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实时互动。老师将课件做好上传,学生通过登录系统,就可以提前浏览课件,做好预习工作,家长也能随时掌握孩子的上课情况。当学生完成在线答题,老师随即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将给学生补课,力求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这不是以往的制度了,要考完试才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有即时反馈系统,不合格的学生可是要接受强制性补课的。”彭建华说。通过实行这套教学系统,学生们的成绩稳步上升。在2005年的滑铁卢数学竞赛中,中加学枝的学生有2人获得金奖,30多人获得优秀奖。
中加双证文凭:北京中加学校的在校学生修满中国课程的学分,可以参加内地规定的会考,成绩合格后,会得到一张中国高中的毕业文凭。同时,学生按规定修满加拿大课程,成绩合格后,可获得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的毕业证。获得双学历证书的学生具备了在中国和北美及英语国家攻读世界一流大学的入学资格,这也相当于开通了在加拿大以及英语国家上大学的直通车。此外,学生可以利用加拿大的文凭,申请国外奖学金。因为很多奖学金都是不考虑国际学生的,而拥有加拿大高中的毕业证书就可以申请了。
北京中加学校的高中的课程也包含了AP课程,学生在校修读AP课程获得学分后,进入国外的大学可以少修部分课程,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不仅如此,彭建华还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学生可选择2年高中+4年大学的直通车课程。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目前在全国一共有18所中加学校,对于中加学校的发展,彭建华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他说:在工业4.O时代的背景下,很多大型的、有远见的企业已经转移到更适合发展工业的二、三线城市去了,这些企业搬过去,他们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家属子女也要过去,而现在二三绒城市的教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中加学校搬过去了,这个社会效益就出来了,因为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和海归,看到当地有我们学校,对子女的教育就放心了,不用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了。
“下一步,我们还要将教育办到国外去。”彭建华信心十足地说。目前,迪拜已经纳入到了中加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上,学校在明年可能会建立起来。“中加学校的优势是无缝对接。在迪拜读我们的学校,学生回国也可以继续学习。”
以上就是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初中部的网站,希望大家好好利用网络,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学校,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珍惜生命、把握青春,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