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12-10 11:32
长春中医药大学很多专业就业和师资都很不错,小编根据学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子反馈的专业满意度进行了筛选,筛选了排名靠前的部分专业,并在后面列举了几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专业满意度较高专业:中药学、针灸推拿学、药学、制药工程、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
中药学专业(学制4年)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分析、鉴定、炮制、制剂和新药研究、设计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学。
三、专业优势及特色: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实验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均为省级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省属高校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改革后期实践教学,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拓宽了就业渠道,连续5年学生供不应求。
中药学科创建于1958年,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中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被教育部学位办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其以中药物质基础、药理药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与资源开发研究为总方向,以长白山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吉林省道地药材研究为重点,以振兴吉林省地方经济和北药基地建设的技术需求、创新为目标,以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有效治疗药物研究为突破口,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制5年)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推拿科室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神经定位诊断学、实验针灸学、老年病学、康复医学概论等。
三、专业优势及特色:本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 “推拿手法学”为国家级精品课;“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为省级精品课;“经络腧穴学”、“实验针灸学”、“推拿学”为省级优秀课程;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吉林省教学名师1名、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吉林省名医2名,省管高级专家4名,博士生导师6名。
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对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高年级将本专业学生分成针灸推拿、全科医师、英语强化三个特色模块培养。
全科医师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老年病学,营养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使之能够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院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各种诊治方法对各科疾病进行预防、指导、诊断和基本治疗;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英语强化模块增设了英语听说、英语翻译等英语课程,强化英语的听说交际能力,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
近几年来,本专业考研率达45%左右。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各个岗位发挥着骨干的作用,为我校赢得了荣誉,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播和发扬做出了贡献。
药学专业(学制4年)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学教学、科研、药品鉴定、药物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合成与设计、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物制药技术、药事管理学、中医方药学等。
三、专业特色:药学学科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设有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包括药理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制药工程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
药学专业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基础实验室被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经综合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药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与应用开发学科群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毕业生大多就业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大型医药企事业单位,且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