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10-16 10:04
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滇西大理州洱源县对口帮扶及定点扶贫工作,有效服务了当地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科学谋划,全力而为
为保证定点扶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前期考察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常委会认真研究并提出“全力而为、扶智为主”的工作原则。在各单位提出的帮扶建议方案基础上,将定点扶贫工作细化为7大板块近30项内容,形成《上海交通大学定点扶贫洱源县工作规划》。与洱源县政府共同签署定点扶贫合作协议,形成了校地合作的共识,明确了帮扶目标与内容。今年3月,学校召开定点帮扶云南洱源县工作推进会,研讨了《2014年定点帮扶工作规划》、《洱源县定点帮扶工作规划(2013-2020)》,并对即将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远程教学点建设、帮扶大理学院药学学科建设和专题培训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学校还多次召开校内、校地工作协调会,明确了教育帮扶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在规划和协议的指引下,上海交通大学定点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二、凝心聚力,扶智为主
学校明确由一名副校长牵头负责定点扶贫工作,由校地方合作办公室作为专职机构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定点扶贫工作组织体系有效凝聚了20多家单位直接参与,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及时传递信息,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做到“1+1>2”的效果。截至当前,组织各类工作会议10余次;有序推支援洱源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五个面向”扶智工程等18项扶贫项目;组织各学院农学、管理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志愿者100余人次赴洱源考察、服务,其中由分管副校长亲自带队赴洱源3次;派遣挂职干部1名,支教研究生5名。
三、项目推进,扎实有效
针对洱源县工作实际,在充分听取当地工作建议的基础上,学校将校内帮扶力量转化为洱源发展的有力支持。当前,已为洱源定向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2名;通过“五个面向”扶智工程,接收洱源县干部、教师、医生等人员到沪学习88人次;接待洱源县县级代表团队到访4批次。直接捐赠现金5万元用于洱源县第三中学校舍重建;对洱源到沪进修教师、医生等减免培训费、住宿费等25余万元;捐赠电脑、缝纫机、衣物等约合35万元;帮助洱源县实现车厘子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计划今年11月至明年2月新建约500亩车厘子果园和40亩优良品种繁育基地。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有针对的资助、帮扶,为洱源县干部、教师等五个群体、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转思维,求创新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
四、抗震救灾,血浓于水
学校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和学生对定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定点扶贫工作开展至今顺利有序的重要保障。2013年3月3日,洱源突发地震,造成严重损失。学校立即联系了洱源县县政府,详细询问了灾情并表示慰问。3月4日,校长办公会就洱源受灾情况作了详尽了解并研究了支援洱源抗震救灾的具体工作方案。根据校长办公会支援洱源县抗震救灾的部署,数十名志愿者连夜加班,整理出了680多套救灾衣物作为首批援助物资运往灾区;请校工会代表全校教职工向灾区捐赠善款5万元,这批善款用于洱源第三中学临时食堂建设。通过广泛宣传,有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马宏旺老师等主动提出要前往灾区,利用自己在四川、甘肃地震中积累的经验为灾区的救灾和重建提供咨询。
五、发挥优势,锦上添花
学校为进一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在开展各类合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为定点扶贫工作争取资源,如在新一轮学校与云南省开展的战略合作中,争取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省校合作框架内,促进了重大产学研项目吸收洱源企业参与;在沪滇合作中,将学校在云南开展的各类扶持项目辐射到洱源,如协调正在云南其它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的专家、医务人员组成义诊团,赴洱源开展诊疗服务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好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积极主动向滇西开发网、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等媒体投送新闻稿件20余篇;以信息通报形式,及时将定点扶贫工作的最新进展传达到各相关部门,与洱源县进行信息互通。通过广泛的联系和宣传,为争取更多的力量参与定点扶贫创造了良好氛围。
六、立足滇西,拓展扶贫工作
在教育部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做好滇西边境山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学校与大理州签署《上海交通大学、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环境、民族医药、食品和生态农业等方面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中,尝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方式;学校在与云南高校和企业开展医药领域广泛合作的基础上,牵头筹建滇西民族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挂职干部张才喜申报并获农业部评审通过了滇西边境山区葡萄错季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预计滇西边境山区乃至云南省葡萄种植总面积约为33万亩。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科技、智力、专业等方面资源和优势,结合滇西实际,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和促进滇西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