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01-25 10:37
全国有很多高校,每所高校办学情况都不一样,一所学校创办到被大家了解是需要一定过程,学校有自己的王牌优势专业不失为学生了解的原因,海南大学的特色专业有哪些大家可以多关注。那么海南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学什么专业好?本篇邦博尔小编为大家介绍海南大学的王牌优势专业以及就业方向。
一:海南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24年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园艺、农林经济管理
2024年海南省级特色专业24个:金融学、法学、汉语国际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旅游管理
二:海南大学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
1.农学
历史沿革:始建于1958年的农学是海南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前身为热带作物栽培专业,1999年,热带作物栽培专业调整为农学专业,2007年,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和原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农学专业合并成海南大学农学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海南大学农业科学进入世界ESI前1%。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作物学”世界一流学科,有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部省共建天然橡胶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可为本-硕-博人才培养提供最优质的科研条件;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外国专家局“热带作物绿色健康生产理论与技术引智创新基地”(111引智基地)和学校“双一流”交换生计划,可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培养的舞台。本专业立足热区,服务“一带一路”热带国家,为热带农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科教和产业人才。
师资队伍:本专业有76名专任教师,其中68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89.5%。在76名专任教师中有2人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为海南省515人才,7人是海南大学D类以上引进人才。生师比为4:1。
实验教学:本专业有13间完整的农学教学实验室,学生可利用教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学习、实践锻炼和创新创业;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如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科研能力训练;与先正达集团中国控股的三北种业有限公司、深圳诺普信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众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实践实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以国家和热区农业及作物学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农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相结合,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作物科学与作物生产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耕作学和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等核心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整合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和文献阅读与科技论文写作等主要课程;学科导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专业英语训练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课程。
就业情况: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生约有40%留在海南创业就业,“珠三角”、“长三角”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到政府机关工作。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道德素养、敬业精神、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文化素养满意度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境内外深造率在35%-50%,且大多被中科院、双一流高校、985高校及211高校录取。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热带作物特色实践教学
农学社会实践
农学专业学生实习
2.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优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海南大学建设比较成熟的专业之一,瞄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发展前沿,从事土壤修复与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植物营养机理与土壤培肥、植物逆境生理等教学与科研,是农学、化学和环境交叉学科。2010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1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
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0.5%,高级职称教师占66.7%,30-50岁的教师占80.9%。近5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5,横向课题39项,科研经费2948.8万元,人均118万元。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企事业、科研、教育和规划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开发、农业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评价、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其中,卓越人才班更突出科研思维、科研技能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锻炼,与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具有扎实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资源与环境概论、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学、土壤地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地貌学基础、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农化分析、肥料工艺学、土壤改良学、土壤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热带作物施肥。
就业情况: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就业去向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和农业公司等。考研率多年稳定在21%-27%(保研率5%),2021年升学率46%。毕业生升学主要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目前,本专业优秀学生有国内外大学进行1学年的交流或实习机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3.水产养殖学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立足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曾先后入选海南省重点学科、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教育部“新农科”教育改革项目,同时也是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世界一流学科群支撑专业。水产学科具有水产养殖本科专业1个、水产学一级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渔业发展)1个,同时也是水生生物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的培养单位及,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拥有海南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水产种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和教学平台。
培养目标
水产养殖学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农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具有审辩思维、理学素养和水产专业能力以及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够胜任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渔业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海洋牧场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卓越水产人才。
主修课程
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体育类、外语类、国防类、计算机类、文化类、数学类、化学类。
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普通动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养殖水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普通生态学、鱼类学、营养学、增养殖学、遗传育种学、疾病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必修课程。选修课设置水产种业、养殖工程、经济管理、渔业文化、水产医学、水产营养等方面的特色课程模块。
实习类课程包括近海调查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农业种质中转(海南)基地建设,为水产人才提供了历史机遇。毕业生可选择海洋渔业行政部门、动物检疫部门、水产企业、休闲渔业基地等单位就业,优秀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水产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60%以上在水产相关行业工作,为我国水产业发展贡献显著。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待遇高,近3年平均就业率为90%,在琼水产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技术与管理人员中,30%以上为本专业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升学途径优良,平均升学率为30%,其中80%被985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录取。
发展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3%,45岁以下教师占85%,国外工作或学习1年以上教师占45%;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海南省“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南海名家”系列专家8名;“双聘院士”4名,知名行业导师4名;海南省级精品课程4门
实验公开课
水产繁育基地参观实习
国外专家指导水产养殖系学生实验
珍珠养殖基地参观实习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
4.植物保护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植物保护(090103)
二、培育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运用植物有害生物诊断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等知识技能,解决热带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等问题,能胜任热带植物保护、植物医学及生物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一)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
植物保护专业是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与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即两院)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成立于1959年,伴随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需求而诞生,是热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教育部“植物保护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改革试点专业和海南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依托本专业,植物保护学科成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二)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植保生物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热带农业病理学、热带农业昆虫学等。
(三)优秀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海南省领军人才和拔尖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9人,海南大学“十佳教师”2名,优秀教师3人。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占76%。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创新科研团队1个,海南省教学团队1个,海南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网络金课1门。
(四)特色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现拥有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中心、部省共建天然橡胶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监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区域性实验室等科教平台。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农林科研院所、中高等农林院校、海关(植物检疫)、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制药企业等单位,以及农林行政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农药创制、农资生产和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农业、生物安全等与植物保护或医学研究相关的教学、研究、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一直以来,本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
五、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位
植物保护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培养服务于国家“一路一带”倡议、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5.食品科学与工程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起源于1958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产品加工专业,是海南省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海南省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20年,“食品工艺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同年还获得海南大学理科实验班招生资格。目前已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优势:专业立足于热带亚热带产业,以热带亚热带果蔬和水产品为重点关注对象,注重学生探索未知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与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密切合作,将教学和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快速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具备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5 %,9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余均为硕士学位。5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人入选海南省“杰出人才”,4人入选海南省“领军人才”,11人入选海南省“拔尖人才”,1人入选“南海名家”,2人入选“南海名家青年项目”, 多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塔式体系,构建了一支能够支撑研究教学型专业建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诚实守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较扎实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研发食品工艺和新技术的及其工程设计的能力,能从事食品行业及相关领域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具领导意识、团队协助与交流能力、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热带农产品加工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与食品相关的行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品质控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报考公务员国家机关、海关、商检、食品安全管理、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监管工作。近几年专业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法学
一、专业优势
法学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法学学科2017年获海南省A类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等,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并列第29位;以法学学科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学科群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特色优势学科;在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第18位。法学专业现在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建立3家海外实习基地及国内建立近70家实习基地。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2人,讲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师资队伍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专家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2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海南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一级研究会会长1人、副会长2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创新团队”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民法学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法学教师团队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邀请国际知名的国际法学者、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庭原法官高之国教授担任特聘院长。
三、培养目标与特色班级
(一)培养目标
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实际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敢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法律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竞争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二)特色班级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法学专业每年从本科新生中遴选一批优秀学生组建涉外法治人才班和/或卓越人才班,按照专门的培养方案进行特色培养,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制。
四、主要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二)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学位。
六、就业情况
法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占海南省员额法官、检察官总人数的近50%,另有较高比例毕业生从事专兼职律师、公安、政府法务、公司法务等工作,多位毕业生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办案标兵、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升学率和法考通过率逐年上升,2017届本科生升学率达39.2%,2021届本科生“法考”通过率达43.9%,深造就读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近三年,法学专业多名学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马来亚大学等境内外高校进行访学或校际交流,学生有机会获选拔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专业实习或见习。法学院秉承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多位毕业生在其它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2003届校友郭帆执导的电影《流浪地球》被称赞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
法学专业咨询电话:0898-66270367
7.园艺
1.专业优势
海南大学园艺专业是新中国热带园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是教育部首批建设特色专业,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拥有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技术周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园艺学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本专业立足海南、聚焦“热带”,瞄准园艺学科的国际前沿与核心产业技术,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园艺产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对口服务优势,是我国一流热带园艺人才培养基地,是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南亚园艺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支撑的重要平台。
2. 师资队伍
本专业建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80%以上,50%的专业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50多人次,其中宝钢优秀教师3人,“南海名家”及海南省“领军人才”6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海南省拔尖人才17人。建有省级以上教学团队3个。近五年荣获海南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3.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传承原“两院”“草房创伟业,丹心耀南疆”精神,创新“大学-研究院-农场”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在园艺全产业链的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生产与推广、经营与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新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
4. 主修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园艺学
核心课程:植物学、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园艺植物栽培学(双语课程)、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分子生物学导论、园艺植物贮藏运销学、工厂化育苗、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科学进展、园艺装备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热带观赏花卉学、康养园艺等。
5. 就业方向
国内外继续深造,园艺卓越班考研率40%以上。在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园艺植物的栽培、繁育管理,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技术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概算、评估、养护等相关工作,以及在农业基层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等。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就业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邢福甫,“创富好青年”“新农人”吴家元,“海口市最美扶贫人”李线花、“柚子夫妇”安烁宇、黄晓玲等一大批热带园艺行业领军人才。
6.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四年,农学学士
8.农林经济管理
一、培养目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立足于热带农业特色,服务于乡村振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完整的农林经济管理知识体系,了解国际前沿、中国发展与热区实践;具备发现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并通过研究加以分析、解决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各级政府涉农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相关研究机构等专业岗位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二、主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与食品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热带农产品运销学、热带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国农业经济史、农村调查与研究、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导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经济学、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分析、农垦企业管理、创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前沿等。
三、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
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涉农部门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考研,包括研究生推免;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等。
三:海南大学专业排行榜(海南省级特色专业)
1.金融学
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中国所说的金融学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需要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一门外语、及其它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较高的获取知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一般来说,在政府机构工作较稳定,福利较高,但收入水平可能并不很高,但不同机构工作内容和待遇差距较大;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工作竞争压力大,薪水较高,发展空间较大;高等学校适合热爱科研工作的学生继续深造或留校工作,有较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工作稳定。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2.法学
一、专业优势
法学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法学学科2017年获海南省A类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等,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并列第29位;以法学学科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学科群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特色优势学科;在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第18位。法学专业现在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建立3家海外实习基地及国内建立近70家实习基地。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2人,讲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师资队伍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专家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2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海南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一级研究会会长1人、副会长2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创新团队”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民法学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法学教师团队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邀请国际知名的国际法学者、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庭原法官高之国教授担任特聘院长。
三、培养目标与特色班级
(一)培养目标
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实际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敢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法律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竞争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二)特色班级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法学专业每年从本科新生中遴选一批优秀学生组建涉外法治人才班和/或卓越人才班,按照专门的培养方案进行特色培养,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制。
四、主要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二)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学位。
六、就业情况
法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占海南省员额法官、检察官总人数的近50%,另有较高比例毕业生从事专兼职律师、公安、政府法务、公司法务等工作,多位毕业生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办案标兵、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升学率和法考通过率逐年上升,2017届本科生升学率达39.2%,2021届本科生“法考”通过率达43.9%,深造就读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近三年,法学专业多名学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马来亚大学等境内外高校进行访学或校际交流,学生有机会获选拔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专业实习或见习。法学院秉承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多位毕业生在其它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2003届校友郭帆执导的电影《流浪地球》被称赞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
法学专业咨询电话:0898-66270367
3.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主要介绍汉语基础知识,学习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知识。
培养目标
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国际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经继续深造可在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可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汉语学校及国际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部门从事文员工作。
4.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名”计算数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5.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现在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人才主要体现在尖端,因此本科毕业生的的就业前景十分困难,但是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还是很好就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生物制品公司,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制药、酒水饮料食品、保健品企业等。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及升学考研。
6.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
培养目标
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掌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陶瓷、水泥、家用电器、电子电气、汽车厂、钢铁企业、石油化工、制造企业、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经从教学型专业转变成为学科型专业,以高层次的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平台,以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前沿的科研工作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充满活力的材料类学科,其工业和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从而具备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加工的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在科研、教学、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该专业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就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计算机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的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9.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是大学的一种自然学科。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所谓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业主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等单位从事设计、预算、出图、监管施工现场及进度,对质量进行实施监督、负责竣工验收及质量评估工作。一般大专、本科毕业进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人占绝大部分,研究生毕业进入业主单位、设计院和质量监督站的占绝大部分。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0.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工程学科。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主要就业方向: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科研、教学等工作;到化工类、石油类、轻工类、车辆化工、建筑机械、制药、食品、涂料涂装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和科技等工作;可以在相关化工类企业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1.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属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专业特点之一是其系统复杂性, 且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特点之二是中国高等学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基本上是按某一运输方式或专业方向培养交通运输类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此专业主要学习运筹学、汽车学、物流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车辆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车辆设计制造,汽车运用技术,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该专业所在的学科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可以继续在该专业继续深造。 毕业生可到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该专业属于农业工程类专业。主要研究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测试、维修等,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好,毕业生可到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械化及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用、鉴定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科学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3.食品科学与工程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起源于1958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产品加工专业,是海南省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海南省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20年,“食品工艺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同年还获得海南大学理科实验班招生资格。目前已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优势:专业立足于热带亚热带产业,以热带亚热带果蔬和水产品为重点关注对象,注重学生探索未知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与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密切合作,将教学和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快速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具备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5 %,9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余均为硕士学位。5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人入选海南省“杰出人才”,4人入选海南省“领军人才”,11人入选海南省“拔尖人才”,1人入选“南海名家”,2人入选“南海名家青年项目”, 多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塔式体系,构建了一支能够支撑研究教学型专业建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诚实守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较扎实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研发食品工艺和新技术的及其工程设计的能力,能从事食品行业及相关领域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具领导意识、团队协助与交流能力、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热带农产品加工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与食品相关的行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品质控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报考公务员国家机关、海关、商检、食品安全管理、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监管工作。近几年专业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4.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及公务员。
15.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即系统生物工程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 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
生物科学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非常少,原因在于研究类职位对本专业的专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硕士或博士)。因此,除了考研继续深造以外,本科毕业生最好的出路则只有转往销售、管理或教育等方向。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及公务员。
16.农学
历史沿革:始建于1958年的农学是海南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前身为热带作物栽培专业,1999年,热带作物栽培专业调整为农学专业,2007年,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和原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农学专业合并成海南大学农学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海南大学农业科学进入世界ESI前1%。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作物学”世界一流学科,有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部省共建天然橡胶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可为本-硕-博人才培养提供最优质的科研条件;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外国专家局“热带作物绿色健康生产理论与技术引智创新基地”(111引智基地)和学校“双一流”交换生计划,可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培养的舞台。本专业立足热区,服务“一带一路”热带国家,为热带农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科教和产业人才。
师资队伍:本专业有76名专任教师,其中68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89.5%。在76名专任教师中有2人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为海南省515人才,7人是海南大学D类以上引进人才。生师比为4:1。
实验教学:本专业有13间完整的农学教学实验室,学生可利用教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学习、实践锻炼和创新创业;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如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科研能力训练;与先正达集团中国控股的三北种业有限公司、深圳诺普信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众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实践实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以国家和热区农业及作物学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农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相结合,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作物科学与作物生产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耕作学和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等核心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整合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和文献阅读与科技论文写作等主要课程;学科导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专业英语训练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课程。
就业情况: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生约有40%留在海南创业就业,“珠三角”、“长三角”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到政府机关工作。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道德素养、敬业精神、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文化素养满意度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境内外深造率在35%-50%,且大多被中科院、双一流高校、985高校及211高校录取。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热带作物特色实践教学
农学社会实践
农学专业学生实习
17.园艺
1.专业优势
海南大学园艺专业是新中国热带园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是教育部首批建设特色专业,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拥有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技术周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园艺学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本专业立足海南、聚焦“热带”,瞄准园艺学科的国际前沿与核心产业技术,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园艺产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对口服务优势,是我国一流热带园艺人才培养基地,是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南亚园艺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支撑的重要平台。
2. 师资队伍
本专业建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80%以上,50%的专业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50多人次,其中宝钢优秀教师3人,“南海名家”及海南省“领军人才”6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海南省拔尖人才17人。建有省级以上教学团队3个。近五年荣获海南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3.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传承原“两院”“草房创伟业,丹心耀南疆”精神,创新“大学-研究院-农场”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在园艺全产业链的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生产与推广、经营与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新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
4. 主修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园艺学
核心课程:植物学、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园艺植物栽培学(双语课程)、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分子生物学导论、园艺植物贮藏运销学、工厂化育苗、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科学进展、园艺装备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热带观赏花卉学、康养园艺等。
5. 就业方向
国内外继续深造,园艺卓越班考研率40%以上。在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园艺植物的栽培、繁育管理,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技术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概算、评估、养护等相关工作,以及在农业基层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等。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就业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邢福甫,“创富好青年”“新农人”吴家元,“海口市最美扶贫人”李线花、“柚子夫妇”安烁宇、黄晓玲等一大批热带园艺行业领军人才。
6.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四年,农学学士
18.植物保护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植物保护(090103)
二、培育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运用植物有害生物诊断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等知识技能,解决热带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等问题,能胜任热带植物保护、植物医学及生物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一)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
植物保护专业是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与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即两院)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成立于1959年,伴随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需求而诞生,是热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教育部“植物保护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改革试点专业和海南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依托本专业,植物保护学科成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二)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植保生物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热带农业病理学、热带农业昆虫学等。
(三)优秀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海南省领军人才和拔尖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9人,海南大学“十佳教师”2名,优秀教师3人。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占76%。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创新科研团队1个,海南省教学团队1个,海南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网络金课1门。
(四)特色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现拥有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中心、部省共建天然橡胶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监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区域性实验室等科教平台。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农林科研院所、中高等农林院校、海关(植物检疫)、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制药企业等单位,以及农林行政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农药创制、农资生产和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农业、生物安全等与植物保护或医学研究相关的教学、研究、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一直以来,本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
五、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位
植物保护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培养服务于国家“一路一带”倡议、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19.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优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海南大学建设比较成熟的专业之一,瞄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发展前沿,从事土壤修复与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植物营养机理与土壤培肥、植物逆境生理等教学与科研,是农学、化学和环境交叉学科。2010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1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
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0.5%,高级职称教师占66.7%,30-50岁的教师占80.9%。近5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5,横向课题39项,科研经费2948.8万元,人均118万元。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企事业、科研、教育和规划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开发、农业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评价、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其中,卓越人才班更突出科研思维、科研技能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锻炼,与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具有扎实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资源与环境概论、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学、土壤地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地貌学基础、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农化分析、肥料工艺学、土壤改良学、土壤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热带作物施肥。
就业情况: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就业去向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和农业公司等。考研率多年稳定在21%-27%(保研率5%),2021年升学率46%。毕业生升学主要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目前,本专业优秀学生有国内外大学进行1学年的交流或实习机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20.水产养殖学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立足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曾先后入选海南省重点学科、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教育部“新农科”教育改革项目,同时也是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世界一流学科群支撑专业。水产学科具有水产养殖本科专业1个、水产学一级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渔业发展)1个,同时也是水生生物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的培养单位及,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拥有海南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水产种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和教学平台。
培养目标
水产养殖学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农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具有审辩思维、理学素养和水产专业能力以及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够胜任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渔业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海洋牧场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卓越水产人才。
主修课程
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体育类、外语类、国防类、计算机类、文化类、数学类、化学类。
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普通动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养殖水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普通生态学、鱼类学、营养学、增养殖学、遗传育种学、疾病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必修课程。选修课设置水产种业、养殖工程、经济管理、渔业文化、水产医学、水产营养等方面的特色课程模块。
实习类课程包括近海调查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农业种质中转(海南)基地建设,为水产人才提供了历史机遇。毕业生可选择海洋渔业行政部门、动物检疫部门、水产企业、休闲渔业基地等单位就业,优秀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水产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60%以上在水产相关行业工作,为我国水产业发展贡献显著。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待遇高,近3年平均就业率为90%,在琼水产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技术与管理人员中,30%以上为本专业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升学途径优良,平均升学率为30%,其中80%被985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录取。
发展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3%,45岁以下教师占85%,国外工作或学习1年以上教师占45%;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海南省“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南海名家”系列专家8名;“双聘院士”4名,知名行业导师4名;海南省级精品课程4门
实验公开课
水产繁育基地参观实习
国外专家指导水产养殖系学生实验
珍珠养殖基地参观实习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
21.农林经济管理
一、培养目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立足于热带农业特色,服务于乡村振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完整的农林经济管理知识体系,了解国际前沿、中国发展与热区实践;具备发现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并通过研究加以分析、解决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各级政府涉农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相关研究机构等专业岗位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二、主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与食品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热带农产品运销学、热带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国农业经济史、农村调查与研究、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导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经济学、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分析、农垦企业管理、创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前沿等。
三、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
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涉农部门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考研,包括研究生推免;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等。
22.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培养目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地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土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与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就业方向
可以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及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23.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专业是一门关于如何维护公众形象,和一个组织或个人如何交流沟通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比如一个娱乐界人士,或者一个政界候选人)。你将从这门学科中学到如何恰当的传递讯息,并使之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同时,你也会掌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技巧,比如撰写和创造一些打印的,可观看的材料,并且学会策略规划和解决问题。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的信息咨询传播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就业方向
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从事公众信息传播管理、公共关系协调、信息咨询、活动策划与实施及教学科研工作,就业岗位:总经理助理、销售经理、客服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董事长助理、总经理秘书、总裁助理 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市场专员、销售总监、行政主管等。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24.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土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 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四:海南大学简介
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的校风迎头赶超、创新发展。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跻身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先后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建设支持; 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