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01-26 09:18
全国有很多高校,每所高校办学情况都不一样,一所学校创办到被大家了解是需要一定过程,学校有自己的王牌优势专业不失为学生了解的原因,上海电力大学的特色专业有哪些大家可以多关注。那么上海电力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学什么专业好?本篇邦博尔小编为大家介绍上海电力大学的王牌优势专业以及就业方向。
一:上海电力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24年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
二:上海电力大学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
注: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专业介绍,更多请前往邦博尔招生网模拟志愿填报频道查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置专业方向,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应涵盖电路、电子、电磁场、信息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与电气检测、电力设备与高电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建议适当涉及电气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各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设置相关课程。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气学科概论(16学时)、电路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电磁场(3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48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电机学(上)(48学时)、电机学(下)(48学时)、电力电子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基础(64学时)、电力传动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暂态分析(48学时)、电气检测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
示例二: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工程电磁场(40学时)、数字逻辑电路( 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72学时)、电机学(上)(32学时)、电机学(下)(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学时)、发电厂电气工程(48学时)、电力系统分析(64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4学时)。
示例三:电路(9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自动控制理论(56学时)、微机原理与应用(64学时)、电机学(上)(64学时)、电力工程(上)(64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学时)、微机保护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48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8学时)、工程电磁场(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电气工艺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3.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上海电力大学简介
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属地化管理。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演变,1985年起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6年开始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