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12-13 10:11
高考考试对于每一个省份而言,都有其独立的考试内容和标准,每年的命题也都不尽相同,分数线各个省份也不一样。那么甘肃高考645分能排名多少?本篇邦博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甘肃历年645分的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在全省位次排名,以及甘肃高考645分能上的本地大学,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645分在甘肃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文科: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57分(本一批488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38-148名,同分人数11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212分(本一批433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甘肃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88分、理科433分。若是文科考生,甘肃省64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甘肃省645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文科: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60分(本一批485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6-60名,同分人数5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203分(本一批442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8-19名,同分人数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43分(本一批502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68-181名,同分人数14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205分(本一批440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1、历史类
2024年甘肃历史类6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上海交通大学(双学位项目)(最低641分),清华大学(最低641分),浙江大学医学院(最低635分),复旦大学(最低643分),浙江大学(最低635分)。
2、物理类
2024年甘肃物理类6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类专业)(最低641分),上海交通大学(双学位项目)(最低641分),清华大学(最低641分),浙江大学(最低635分),复旦大学(最低643分)。
附:甘肃高考645分院校推荐
浙江大学
2023年浙江大学在甘肃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615分(本一)、理科635分(本一)。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0739人、国际学生5596人、教职工9674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4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