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12-26 10:01
高考考试对于每一个省份而言,都有其独立的考试内容和标准,每年的命题也都不尽相同,分数线各个省份也不一样。那么广东高考605分能排名多少?广东高考605分能上的大学有哪些呢?邦博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在广东高考60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和广东高考605分能上的大学(2024)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605分在广东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3074-23747名,同分人数67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66分(本科批439分),已经超出了广东省94%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679-2790名,同分人数112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72分(本科批433分),已经超出了广东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广东高考本科批为物理类439分、历史类433分。若是物理类考生,广东省60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历史类考生,广东省605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8094-18726名,同分人数633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60分(本科批445分),已经超出了广东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85-1264名,同分人数80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68分(本科批437分),已经超出了广东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386-2519名,同分人数13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57分(本科批448分),已经超出了广东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9990-20613名,同分人数62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73分(本科批432分),已经超出了广东省94%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1、历史类
2024年广东历史类60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深圳大学(最低599分),暨南大学(最低602分),华南师范大学(最低601分),深圳大学(最低600分),华南师范大学(最低602分)。
省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最低601分),湖南师范大学(最低596分),兰州大学(最低601分),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最低603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低595分)。
2、物理类
2024年广东物理类60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深圳大学(最低602分),深圳大学(最低597分),华南理工大学(最低603分),华南师范大学(最低596分),深圳大学(最低596分)。
省外:中国美术学院(最低598分),北京交通大学(最低598分),郑州大学(最低596分),重庆医科大学(最低599分),东北师范大学(最低598分)。
附:广东高考605分院校推荐
暨南大学
2023年暨南大学在广东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92分(本科)、物理类586分(本科)。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114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近5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48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2项,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位,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现有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等国家级文科平台,有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