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毕节第六中学 更新日期:2020-11-12 10:12
一生中有很多次选择,但在做选择之前有一个了解才是好的。比如选择一所院校,一定要了解这所院校甚至,教学,专业特色等方面,因为现在很多社会青年都想返回学校读书,但是并不了解学校的招生情况是怎样的,所以都一直在犹豫,从而就导致做多了学校的招生时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毕节第六中学招生对象详情,仅供参考。
1、必须是参加2019年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达到学校招生条件规定分数的学生方可到校报名。
2、报名时带好准考证(报名号和考号)、中考成绩单、身份证(或户口薄)复印件。
一个孤儿与“爱心传递基金会”的诞生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小爱凝聚成大爱。我们曾因为得到他人的帮助而感激,我们也要为帮助他人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爱心永恒,感恩永恒;师生团结,众志成城……”
5月28日上午,毕节六中校园里,1700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列队伫立在操场上,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吕瑞林号召全校师生向阮士娟学习、将爱心传递下去的声音在扩音器里飘扬,他宣布“毕节六中爱心传递基金会”正式成立。随即,学校领导、教师和同学们纷纷走上捐款台,3角、5角、10元、50元陆续投入捐款箱,就连学校后勤人员也加入了捐款队伍。短短30分钟的时间,两个捐款箱就聚满了钱。后经统计,一共获捐款4393.2元。
毕节六中这次成立“爱心传递基金会”和发起的捐款活动,源于该校一名叫阮士娟的女生。前不久,毕节六中开展了以“爱心·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在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汇演中,该校高二(1)班父母双亡的女学生阮士娟的朗诵文章《拥有妈妈是幸福》一文,打动了应邀参加活动的来自省内外的校长和老师,他们纷纷向阮士娟慷慨解囊,阮士娟现场获捐助达2000余元。
为了让更多的、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得到关爱,阮士娟当即决定,将这笔钱的主要部分捐给学校,成立基金会,将爱心传递下去。阮士娟的想法,立即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还发出倡议,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为了保证基金会的基金永不枯竭,基金会每学期倡议全校师生、社会爱心人士自愿捐款一次,通过公示后将这些钱分期、分批捐助给那些品学兼优而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好理念成就一所好学校
不久前,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盛奕庆一行应邀到毕节六中参观,看到该校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养成自尊,以营建绿色、健康、清新、和谐的校园氛围的教育管理理念,禁不住感叹:你们五六年前提出的东西,居然吻合了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毕节六中地处城郊,生源基础差。但这几年里声名远播,今年学校还被教育部授予“学习型学校”称号,校长周光明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
1994年4月周光明任校长。上任后,他从抓学校德育工作入手,身体力行倡导“成人重于成材”。1995年起,全校开展了“用我们的双手美化我们的校园”课外义务劳动,使从前四处垃圾的环境变成一个浓荫匝地、充满文化气息的园林化学校,2004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也连续多年在中考、会考、高考中,高中历史、地理、政治、数学、语文成绩超过了毕节城区的平均分。中考、高考升学率稳步上升,提高率居全市前茅,一跃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先进学校。1994年,在校学生仅600多名,到了2005年春季学期,已有学生2000多名。
周光明倡导的“育人工作立体化”,使该校几年来连创全市中学多项第一:第一个在学校管理中全面实行“三制一管理”、教职工实行全员结构工资制;第一个实行优秀教师假期外出疗养制度;第一个借款购置微机,建立计算机教室,把计算机列入普通中学学生的必修课程;第一个组建学校教师管乐队;第一个敢冒风险,向银行贷款更新学校办学硬件,修建综合实验大楼等等。
作为省级骨干校长和省、地校长培训班兼职教师,周光明在教学和讲学活动中,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思想。2002年12月,他作为我省三名代表之一,出席了教育部召开的以“以人为本、敬业奉献”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师德建设论坛。
这个招生要求的形成就是为了确保学校的校风校纪,让在校生的家长们能够放心,学生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要求都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而学校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都会直接从根源部直接解决,这样前来报名的家长和在校生的家长搜是能够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