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毕节民族中学 更新日期:2020-11-13 13:37
一所好与不好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由此也有不同的回答,同学们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你能够在这所学校学到什么。一所好的普高学校,并不能保证孩子成绩一定能跟得上,更不能保证最后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毕业后能高薪就业。
毕节市民族中学创建于1992年,隶属于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由市民宗委和教育局共同管理,是全市唯一一所集“民族性、农村性、扶贫性”于一体的市直民族寄宿制高级中学,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受到胡总书记视频亲切接见的学校、唯一一所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成员学校、唯一一所由省民委和地方政府共建的普通高中、唯一一所由民委部门主管的普通高中。
学校面向农村、面向农业人口、面向少数民族、面向边贫村寨招生,学生来自全市250个镇乡(办事处)。学校采取寄宿制、半封闭式管理,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
师资
我校有教职工183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34%,专任教师157人,平均年龄35岁,学历达标100%,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研究生10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近40人,其中省级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名校长2人。骨干教师人数和教师优质录像课采用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教学特色
一、民族和谐 试验区教育新篇章
“礼之用,和为贵。”“天地之气,莫大于和。”我校现有1700多名学生,近130名教职工,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少数民族教职工占33%,是一个由十多种民族成份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时代主题,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师生员工团结友爱,和睦共处,和衷共济,才能保证学校的稳定,才谈得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师生共同进步,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
为此,学校始终坚持以普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规为基础,以构建和谐民族文化为抓手,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多层面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经常请有关专家和领导作“民族团结知识讲座”,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把校本教材《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发放给高一新生,列入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
二、德育为先 寄宿制管理见成效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乃做人之本,立也之基。我校学生绝大部分为乡镇以下的农村孩子,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乡,从偏僻的大山深处走出来,从远离现代文明的民族村寨中走出来,为实现自己人生梦想来到民中,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教职工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实行全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努力为学生建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真探索全寄宿制民族中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养成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艺体见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提出“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既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特长,使之得到发展。我校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部分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较差,但他们爱好广泛,兴趣多样,多才多艺,具有音乐、体育、美术、舞蹈、书法等多方面的特长。
学校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完成常规体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具有浓郁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和竞赛活动。
同学们要不了多久就要迈入成人行列,你们是时候思考下自己的人生了,你想过怎样的生活,你要怎样才能做到,这都是你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