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县咸林中学 更新日期:2020-07-21 10:39
学校芳草如茵,环境宜人,绿化面积 4850 平方米 。有教学楼三栋,教室 60 个,每个教室安装有电视机听力系统,二号教学楼 24 个教室全部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楼一栋,内设语音室、电化教学系统及理、化、生全新高标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一个,可容纳 168 人;图书室拥有各类书籍 10 万余册,阅览室报刊杂志 700 多种,座位 168个;有设备齐全的德育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以及卫生室。
咸林中学是二十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想的产物。 1907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在文庙召开了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1919年诞生的咸中,是当时陕东地区唯一的一所中学。1932年咸中实行男女合校,1933年设立高中班,不但在陕东地区领风气之先,在陕西也居各校之前,因而获得“陕东最高学府”之誉,成为陕西最早确定的“重点中学”。咸林中学还是陕西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基地。
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陈述善、姬德邻、严少儒、赵秉毅、关中哲等共产党员就是在这里传播马列,改革教育,引导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特别是1923年,咸林中学以潘自力和赵和民为首的“青年励志社”、“公益协进会”成立后,领导当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轰轰烈烈的“交农运动”在陕东蓬勃兴起……1937年7月,中国历史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咸中师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的浪潮中,也站在了时代的前列。1949年5月,华县和平解放,咸林中学历史揭开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校继承40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顺应时势,革新教育。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咸林中学几十年积淀而成的深厚人文精神和优良教学传统,在这场风暴中受到严重摧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咸中师生迎来了教育战线的春天,学校正本清源,恢复传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81年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审时度势,分析教改方向,调整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全体教师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咸林中学无时不与时代同行,无时不在艰苦中奋斗。进入新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使咸中面临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加之全省各个重点中学乃至渭南市所辖各兄弟县(市)的许多重点高中,也都在大踏步前进,在教育质量上对咸中也形成不小的压力。当时又值学校扩招,生源剧增,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及师生住宿困难很大。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咸林中学为了保持“陕东学府”的历史声誉,紧跟时代步伐,再创新的辉煌,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任德昌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务实创新,全面开拓,使咸林中学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经过世纪之初的努力,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及师生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各项荣誉接踵而至。学校占地135亩,教职员工248人,学生4000余人,有66个教学班。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3名,省级教学能手2名,省级优秀班主任1名,市级教学能手14名,市管拔尖人才1名,中高级教师100名。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勤政务实,善于管理。
学校对分数的要求是选拔学生的一个标准,学生如果想要有好学校可以进去学习,起码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积极作用的。不过学校的好坏不能代表学生的前途好坏,学生想要有好的工作,还是要靠自己来提升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