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11-15 11:13
2025荷泽的公办大专学校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职业学院等公办大专学校。
序号 | 大专学校名称 | 大专学校地区 | 大专学校性质 |
1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荷泽 | 公办院校 |
2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 荷泽 | 公办院校 |
3 | 菏泽职业学院 | 荷泽 | 公办院校 |
1、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是在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的基础上2007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坐落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单县城,交通便利,办学环境优雅.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总面积1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图书馆藏书21万册,学院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标准化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等基础设施;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家庭保洁实验室、家居布置艺术实验室、烹饪技术操作实验室、婴幼儿抚育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人体解剖学、临床技能、护理技能、医技专业技能、形态学、技能学等实践教学中心。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57处。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现有教职工2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6人,获省市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42人。教师严谨治学,勤奋敬业,教学科研并举,各专业都有高级职称教师执教。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设有家政服务、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社区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10个专业。学院一贯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的方针,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根本,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注重教育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就业指导评价体系。
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始建于1950年。197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学校坐落于驰名中外的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市。校区与历史名园---古今园、百花园毗邻,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卉与源远流长的牡丹文化,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底蕴。校园景色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70.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3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17.7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4.71万册,电子图书5315GB,纸质期刊2857种,电子期刊3400种,并建立了中国期刊(医药卫生)学术文献二级检索站。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室内场所配有制冷供暖中央空调。学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丰富。
校内设有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分析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口腔技能实训中心、康复治疗实训中心等13个校内实践基地。拥有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76所,其中三级以上医院30余所,实习病床36000余张。另有药厂、药检所等药学专业实习基地5处,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实习基地5处。
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4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6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203人;有山东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人;拥有临床医学、药学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聘请北京大学多名专家为兼职教授。
3、菏泽职业学院
菏泽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学院位于美丽的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校园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采用新徽派风格,实现了典雅与时尚、环保与节能、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校园位于城北万亩牡丹种植区,与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相毗邻,牡丹花开时节,香飘十里,游人如织;万花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校园中央,熠熠生辉。
学院目前下设5个系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等,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5个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8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6人、硕士以上学位者31人、“双师型”教师96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学院教学、实训、生活设施齐全配套,拥有馆藏图书11万册,化工、机电、汽车、计算机、会计专业实习实训设备配置先进,能充分满足教学、实习、科研、生活的需要。
学院坚持紧贴市场、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职业技能实训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努力造就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实践技能突出、就业层次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