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11-19 10:35
2025无锡的公办单招学校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公办单招学校。
序号 | 单招学校名称 | 单招学校地区 | 单招学校性质 |
1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2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3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4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5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6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7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8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 | 公办院校 |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太湖之滨——江苏省无锡市。学校前身是1959年3月原国家农机部创办的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79年3月下放至江苏省管理,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9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学校是国家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12年开始试办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2016、2017、2018连续3年在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六。
学校现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全校占地850多亩,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07亿元,图书馆藏书96万册。目前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华飞航空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4个教学单位,目前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3800多名,教职工800余人,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10月18号。
2、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无锡职教园,风景怡人,环境优美。追溯历史,这所无锡唯一的市属高职院校可谓古老而又年轻。2004年,无锡市干部学校、无锡市职工大学、无锡市轻工职大、无锡市城建职大和江南学院旅游经贸分院五校合并,成立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又与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成为一所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长期以来,学院秉承首任校长顾倬先生提出的“弘毅”校训,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求教育之进步、谋国家之强盛,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如荣毅仁、薛暮桥、王忍之、徐铸成、徐中玉、吴冠中、钱松岩、杨荫浏、陈瘦竹、唐敖庆、胡福明等。
目前,学院由无锡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新校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融江南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于一体。学院现拥有教职工7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学院设有师范学院、贸易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旅游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淘宝影视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外事办公室)、基础课部、体育部、干部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紧密契合的高职(专科)专业44个,构建了旅游、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金融、营销与贸易、艺术设计、会计等八个专业群,初步实现了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与培育体系。
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工商文化名城—无锡,于1965年创办,2000年由原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无锡市商业技工学校、无锡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三所学校合并升格,是一所省属公办、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7、2011年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单位,先后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合作实行“4+0”“3+2”分段、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2016年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影响力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7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九龙、姚湾、锡惠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逾100万册。下设14个教学院(部),37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
现有教职工近8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2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近500人,国家、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等培养对象40余人,连续三年获全国教师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13项。